一、正文
【概況】塘廈鎮位于東莞市東南部,東連清溪鎮,西鄰黃江鎮,北接樟木頭鎮,南與鳳崗鎮和深圳市觀瀾街道接壤,地處穗-深-港經濟大走廊的黃金地段,是廣東電子電源專業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國家園林城鎮、高爾夫產業名鎮。莞深高速、龍林高速、京九鐵路貫穿而過,是東莞東南部的交通樞紐。全鎮總面積128平方公里,下轄21個社區,全鎮總面積128平方公里,下轄21個社區,戶籍人口4.8萬人,新莞人近50萬人。2012年,全鎮完成生產總值207.03億元,同比增長2.5%;鎮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53億元,同比增長8.2%;稅收總額39.42億元,同比增長11.1%;出口總額44.6億美元,同比增長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48億元,同比增長6.8%;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82.67億元,比2011年末增長14.4%;城鄉居民存款余額179.76億元,比2011年末增長13.5%;居民人均收入29644元,同比增長15.23%。2012年,“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鎮——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的實踐與探索”榮獲第四屆國家文化部創新獎,并獲得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廣東省示范區、2011至2012中國女子籃球甲級聯賽優秀賽區等榮譽。在2012年度鎮街領導班子落實科學發展觀工作考核中,塘廈鎮被評為綜合總分一等獎。
【“三重”建設】集全鎮之力開展大項目招商活動,強化科苑城、鳳凰科技產業園承載能力,引進了安琪、源暄、旺鑫、華強信息科技等4個市“三重”項目,確定了中企綠色總部、譽銘新等多個鎮內重大項目。重點抓好奧克斯通訊、佛吉亞汽車部件系統等已談、重大項目的動工建設,進一步完善通訊信息和汽車電子等產業鏈。推動光裕照明、三洋電子、匯勛電器等企業增資擴產,以抓大項目為切入點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71億元,同比增長53.1%。繼續抓好內培優化存量企業,加快協助堅朗五金、凱昶德等5家企業做好上市前期工作,促進現有企業做大做強。
【產業轉型】制定《塘廈鎮推動產業經濟加快發展暫行辦法》,強化政策牽引。全年新增來料加工轉法人企業48宗,新設外資企業研發機構11家,建永數碼、美時家具等成為東莞首批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企業。動員外企參展“加博會”,拓展內銷市場,全年內銷總額103億元,同比增長11.9%。
【技術創新】深化產學研合作,與東莞華中科技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合作成立塘廈電源電器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凱昶德與武漢理工大學成立LED關鍵新材料及器件研究院。深入實施《塘廈鎮名牌帶動戰略實施方案》和《塘廈鎮推進商標(品牌)戰略工作方案》,推動建永數碼、陽天電子等一批企業發展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博美包裝、美時家具、賽諾實業等一批公司成功申報廣東省名牌名標,全鎮名牌名標總量達33個,位居全市第二,美時家具獲評“亞洲品牌500強”、“亞洲(行業)十大公信力品牌”。
【第三產業】成立高爾夫產業辦,成功舉辦第四屆塘廈高爾夫球博覽會,繼“CTGG”后推出第二個自主研發品牌“塘廈golf ”。 成功引進平安銀行,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制定餐飲文化街區補助政策,推動蓮湖茶藝街與美食街、138工業區華堂美食城建設,逐步扭轉零散、低端的商業格局。成立旅游辦公室,舉辦首屆旅游文化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超過40萬人次前往塘廈,集中展示了以綠色生態休閑和高爾夫商旅度假為主線的品牌,發展高爾夫相關產業,形成完整產業鏈條。以塘廈鎮“發展高爾夫相關產業、形成完整的高爾夫產業鏈條”被納入《廣東省濱海旅游發展規劃(2011-2020年)》為契機,依托東莞觀瀾高爾夫球會特有資源,進一步促進旅游業等消費性服務業的發展。
【城市建設】《東莞市塘廈鎮總體規劃(2008-2020)》獲得市政府同意通過,完成9個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審查、編制。加大電網規劃建設力度,全鎮線路環網率提高到73.06%,供電可靠性和轉供電能力大大增強。配合打造全市供水“一張網”工作,對管網水質進行在線監測,完成供水管網改造
【“三舊”改造】成立128工業區、138工業區、四村等區域性專項領導小組,加快不同區域的規劃建設與改造步伐。完成《塘廈鎮“三舊”改造專項規劃》修編工作,確定了花園街北、匯華假日酒店、佳暢玩具廠、御城房地產和林村屋頭園等一批2013年力爭動工的改造項目。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參與、利益平衡”的原則,突出抓好138工業區“退二進三”和128工業區“工改工”。
【城市環境】開展“大清潔·鄉村美”城鄉清潔工程專項活動,以全市檢查驗收總評分第一的成績榮獲“東莞市衛生保潔優秀鎮街”稱號。指導林村、橫塘、石潭埔等9個社區順利通過“東莞市市容環境優美社區”復檢。林村社區成功申報“廣東省宜居環境范例獎”。加快石潭埔垃圾填埋場治理,成為全省第一座通過新場擴建帶動舊場改造方式,達到國家一級無害化標準的填埋場。重點對石馬河塘廈段57家涉水企業進行了排查整治,徹底清理轄區內的非法畜禽養殖場回潮行為。圓滿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加強環境執法和污染企業監管。廣泛開展“綠色”創建活動,成功創建1個省綠色社區、1家市綠色學校。
【“三打兩建”】開辟專題電視節目,設置塘廈導刊專欄,全方位跟蹤報道塘廈鎮“三打”行動的最新動態。發揮關工委“五老”的社會影響力,引導全民參與“三打”工作;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并在全市首創塘廈萬名志愿者參與“三打”行動,大大提高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建立健全領導掛點督導、獎懲結合、巡查監督等長效機制,全年共排查線索2124條,立案查處“三打”案件1325宗,打掉三類大案要案89宗,抓獲“三打”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72人,查處保護傘8人,工作績效保持在全市前列。
【綜治維穩】以治安管理網格化建設為龍頭,推進視頻監控和警犬巡邏常態化結合,開展創建“平安塘廈”公安民兵大演練。建立全市首支女子處突隊,公安分局被評為“全市十佳公安分局”。充分利用“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法院為主、多方參與”的聯合調解平臺,探索訴前聯動調解工作機制,全年共受理各類糾紛案件1930宗,調解成功1880宗,調解成功率97.4%。化解勞動爭議案件4917宗,為17309名企業員工追回勞動合法所得3782萬元。
【公共安全】強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182宗,下降22.2%,直接經濟損失47.9萬元,下降28.9%,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穩定好轉。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制定專項整治方案,完善有獎舉報制度,查明轄區內食用油、肉類、酒類等食品情況,保障群眾食品安全。創新構建了“一化五網”消防安全保障體系,投入50萬元用于鎮消防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發,并籌建消防主題公園。調整公安分局為“治摩”主力軍,制定網格化“治摩”方案,完善“治摩禁電”長效機制,以高壓態勢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新一輪的“治摩”專項行動。
【公共服務】以社區、企業為單位,廣泛宣傳積分入戶制度。圓滿完成社會保險擴面任務,開展住房公積金繳存管理工作,幫助110戶住房困難家庭申請的住房補助。應用視頻系統加強房屋租賃管理,為新莞人統一購買出租屋個人意外傷害保險。出臺《塘廈鎮提升教育質量,推進教育現代化若干措施》,每年投入1000萬元補助民辦教育和設立教學質量獎。積極促成8所高等院校與塘廈鎮開展聯合辦學,推動塘廈成人學校發展成為山區片最大的成人學歷教育基地。投入331萬元補助9503名新莞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扎實推進廣東新生代農民工“圓夢計劃”。成立東莞市慈善會塘廈分會,出臺《東莞市慈善會塘廈分會資金管理實施辦法》,開展助學安老、募集善款、社會救助、醫療救濟行動。
【就業創業】及時掌握轄區企業招用工需求,先后組織256家企業參加“春風行動”、招聘周、企業現場招聘會等活動。舉辦多期青年就業見習訓練活動,共提供12家優質企業的149個見習訓練崗位,有效提高戶籍青年的就業技能。舉辦專場招聘會,開辦就業創業指導培訓班,幫助314名塘廈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100%實現就業創業。為8746人次辦理工資差額補助220萬元,為1504名大中專畢業生及各類就業人群辦理崗位津貼、自主參訓補貼420萬元。
【文體事業】扎實推進公共文化建設、文藝精品創作、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遺產保護、文明素質提升等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鎮——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的實踐與探索”榮獲第四屆國家文化部創新獎,音樂劇《愛上
【政風行風】認真貫徹落實《東莞市行政評價系統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制定《塘廈鎮公共服務行業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實施意見》,認真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穩步鋪開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壓縮企業注冊時間。自
【法治環境】加強執法證件監管,嚴格審查、培訓、辦理、事后監督等程序,建立健全各項審議、監督、考核等工作制度,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活動。全年舉辦法制講座523場次、法律咨詢活動251場次,受教育人數近60萬。圍繞“三打兩建”、“三八婦女維權周”等社會熱點問題,開設“以案說法”電視欄目,開展“法潤基層助崛起”法制宣傳月系列活動、“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活動,進一步創新普法工作方式,擴大普法工作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