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發布 > 圖解
東莞教育“十三五”之擴容篇——力促教育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16 17:32:58  來源: 東莞陽光網
【字體:

  東莞陽光網12月16日訊 站在“十三五”與“十四五”交替的時間節點,東莞教育深入總結“十三五”,加速謀篇“十四五”,邁向新征程。

  回望過去五年,東莞堅定不移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力加快建設教育現代化強市,東莞教育實現新的跨越。教育水平明顯提升,惠民體系不斷完善,發展格局更加開放,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改革活力進一步彰顯。

  現特別推出東莞教育“十三五”系列策劃宣傳,圍繞擴容、提質、改革、服務四大篇章,梳理東莞教育發展脈絡,提煉東莞教育發展亮點,呈現東莞教育發展成果,展現東莞教育人的奮進擔當,為東莞教育“十四五”凝聚發展新動能。

  打出組合拳

  全方位推進教育擴容

  “十三五”期間,全市基礎教育在校生人數年均增長4.6萬人,我市積極應對適齡入學人口的快速增長,著力部署新一輪的教育擴容提質,回應市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學位需求。

  2018年,我市出臺實施《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增加中小學幼兒園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實施意見》《東莞市園區、鎮(街)公辦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指導意見》等重要政策文件,堅持頂層設計機制先行,科學謀劃布局教育資源。從2018年起,推進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新建擴建項目88個,其中至2019年底完成25個,增加學位2.6萬個。

  2020年3月,市政府發布“一號文”,全面啟動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至2025年推動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231所,增加學位34.24萬個,其中2020年推進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29所,預計能完工新改擴建學校32所,增加學位約3.7萬個。

  我市推進教育擴容提質全市域動員,形成了以市政府為主導、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上下聯動、通力合作的大工作格局。市政府成立市長為總指揮長的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指揮部,將千日攻堅行動任務納入市政府“硬任務”管理;并從增加教育設施、保障用地、加快審批、拓寬投建路徑、優化服務等五個方面提出了50條具體措施,出臺了“一個機構、一個標準、兩個支撐、四個指引”的系列政策文件,開發了全市公辦中小學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對千日攻堅行動實現全鏈條支撐和管理。

  我市不斷創新機制保障教育用地,出臺公辦高中學校教育用地保障機制實施細則,15個鎮街(園區)需供地或繳款;建立鎮街(園區)公辦義務教育學位供給與商住用地出讓聯動機制,2020年初已完成評估,列入紅色聯動區的鎮街(園區)想方設法增加公辦學位供給;明確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指引,設置最小辦學規模,避免新建“麻雀學?!?,有效集約節約土地。

  此外,不斷拓寬路徑加大投建力度。推動實施社會代建制,吸引更多優秀社會企業參與學校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市納入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計劃明確采取社會代建制的項目超過60個。

  教育擴容讓發展成果

  惠及更多人群

  “十三五”期間,我市一手抓教育擴容提質,滿足人民群眾“有學上,上好學”的需求;一手抓教育公平普惠,不斷增加積分入學學位、簡化申請條件,深入推進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力促教育擴容惠及更多人群。

  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實現“兩為主”

  2009年,我市開始實施積分制入學政策,根據隨遷子女父母在莞服務年限、居住年限、參保年限等方面情況,從高分到低分錄取到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就讀。

  “十三五”期間,我市與時俱進,適時修訂完善隨遷子女積分入學政策。2020年,修訂出臺《東莞市非戶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實施辦法》和《東莞市義務教育階段非戶籍適齡兒童少年積分制入學積分方案》,以學生家長或監護人的居住證為主要入學條件,進一步降低申請條件,精簡積分項目,簡化辦理材料。從2017年起,開發使用東莞市積分入學申請和審批管理系統,推行積分制入學網上報名,通過部門數據互通共享,優化申辦流程;2020年,開發東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統一招生平臺,將積分入學系統納入,方便家長一次性提出入學申請。目前,隨遷子女積分入學所有環節已實現“全網辦結”,家長足不出戶便可為其子女辦理入學申請。

  此外,我市不斷增加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學位供給。2012-2019年連續八年,將“增加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學位供給”納入市政府“十件實事”。在增加公辦學位供給的基礎上,從2017年起,我市結合學位實際,創新實施積分制入學民辦學位補貼政策,通過政府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進一步擴大隨遷子女接受免費義務教育的受惠面。2017-2020年,全市向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提供了積分入學學位和優惠政策學位48.11萬個?!笆濉逼陂g,我市在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民辦學位補貼的隨遷子女人數占比提升1倍,2016年僅為24%,2019年、2020年已超50%。

  學前教育達成“5080”目標

  “十三五”期間,我市積極推動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建設,不斷擴大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覆蓋率,推動“5080”目標實現。截至11月,東莞在園幼兒約37萬人,其中普惠性學位約31.2萬個,能較好地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積極推進公辦園新建改擴建,擴充公辦資源。出臺實施《東莞市發展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劃(2017-2020年)》《東莞市園區、鎮(街)公辦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指導意見》等,落實屬地責任,推動各鎮街積極推進公辦園的新建和改擴建,大力擴充公辦資源。

  積極落實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擴充普惠性資源。2018年,我市出臺《東莞市新建改建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管理辦法》,要求實現配套教育設施“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2019年起,推動35所小區配套園辦成公辦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增加普惠性學位約1.26萬個。

  同時,積極推進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認定工作,2020年,全市共有679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創新途徑增加公辦學位,通過以公辦園為龍頭成立幼教集團、與民辦園合作設置公辦班、購買民辦學位、補貼轄區適齡幼兒入讀民辦園等創新方式探索增加公益普惠性資源。

  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完成省定目標

  “十三五”期間,我市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全面推進融合教育,完善特殊教育體系,2020年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完成省定目標,初步構建起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送教上門為補充,涵蓋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的特殊教育體系。

  落實“一人一案”。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安置工作,實現全覆蓋、零拒絕。2020年,市康復實驗學校擴招5個班,增加50個公辦特殊學校學位。

  全面推進融合教育。2020年全市共有資源教室72間,實現33個鎮街資源教室全覆蓋,實現招收5人以上殘疾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資源教室全覆蓋,其中石排鎮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實現了資源教室全覆蓋。已培育隨班就讀實驗學校2所,以點帶面,全面促進隨班就讀教育質量的提高。

  積極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建立了一批學前融合教育試點幼兒園。辦好殘疾人職業高中教育,逐年擴大招生規模,目前,兩所特殊教育學校職業高中部在校生105人。

  社區教育年培訓量超68萬人次

  我市積極打造市、鎮、村三級社區教育平臺,建立由東莞開放大學、各鎮(街)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鎮(街)社區學院)、村(居)社區學校和民辦培訓機構等市、鎮、村(社區)三級社區教育服務機構,為社區教育廣泛開展和有效推進提供了堅實體制保障。2020年全市已建成26個廣東省社區教育實驗區,有30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2020年,各類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規模達7萬人,各類社區教育年培訓量達68萬多人次。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