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湖水波蕩。星光燦爛、歌聲嘹亮。在全國上下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一場文藝與科技的邂逅在美麗的松山湖畔上演。
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 10月29日,東莞松山湖畔,星光燦爛、歌聲嘹亮。在全國上下正迅速興起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主辦,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承辦,廣東省文藝志愿者協會、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協辦的“時代風尚”學雷鋒中國文藝志愿者先鋒隊走進大國重器文藝演出(廣東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在廣東東莞松山湖松湖廣場舉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用創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今,科技創新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加快集聚,協同創新機制在這里穩步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位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中國首臺、世界第4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是為我國科技創新作出突出貢獻的“國之重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被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此次中國文聯組織廣大文藝志愿者走進松山湖開展送文化活動,向大灣區的大國重器建設者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致敬,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以文藝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不斷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文藝演出內容將于11月下旬全國展播。
文藝志愿者云集,致敬科技工作者
秋高氣爽,湖水波蕩,一場文藝與科技的邂逅在美麗的松山湖畔上演。文藝演出由央視主持人張澤群、張蕾主持,共有4個篇章11個節目,頌揚大國重器建設者的精神力量,引領時代風尚,致敬科創精神。
主題為“奮進新征程”的序篇,以極具廣東特色的歌舞《醒獅·奮進新征程》開場,醒獅、潮玩、機器人、平衡車、街舞動感十足,韓若彤、唐玲、成偉龍、紀國維精彩演唱,表達出在新征程上奮發有為的豪情滿懷。
主題為“科技共山水一色”的上篇,湖光山色、科創精神通過文藝表達實現完美融合。東莞文藝團隊演繹的音樂作品《嶺南雨巷》、琵琶演奏家方錦龍演繹的《平湖秋月》,在明媚流暢的旋律中,再現一幅黛瓦青磚、山環水抱的嶺南風韻。王祖藍、林曉峰與來自東莞的8名科技工作者聯袂演唱《男兒當自強》,融合機械舞,致敬自強自信、勇立潮頭的英雄兒女和建設先鋒??褐袂嗪椭鞓骞餐钋檠堇[《最美的風華》,致敬科學家們將最美青春年華奉獻給祖國的精神。苑瓊丹、斯琴高麗、張文慈、鄺文珣演唱《萬水千山總是情》,平安、梁俊一、盛梅、王曉演唱《夢灣》,烏蘭圖雅、黎瑞恩、陳妍希、李亞男帶來《最美最美的中國》…...這12位來自內地和港澳臺的文藝志愿者同臺演繹,歌唱美好家園,向祖國深情告白,經典旋律引發現場強烈共鳴。
主題為“信仰鑄強國之魂”的下篇,唱響大國重器建設者們的信仰力量,激勵全國人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東莞本土合唱團太陽之子帶來《新時代之歌》,聲音高亢、旋律大氣,表達對新時代的美好祝福。文藝志愿者楊丞琳、許魏洲以一曲《如愿》,表達勇于作為、勇擔使命的青年心聲。金池、張赫宣演唱《信仰》,曲敬國、岳紅、陳曉琳、帥志剛朗誦《從信仰出發》,歌頌大國工匠的雄心壯志與鐵血意志。中國音樂金鐘獎四名獲獎者黃訓國、毛一涵、于海洋、周磊演唱的《豐收中國年》體現出氣勢磅礴的國家“大豐收”格局,表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詠唱著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展現出新時代新征程上人民生活豐收之景。
最后,在主題為“領航新時代”的尾聲部分,整場演出在張杰、郁可唯合唱的歌頌美好新時代的《領航》中推向最高潮,展現出對中國共產黨領航中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
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創新氛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本次文藝演出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創新氛圍的生動舉措?;顒又?,眾多科技工作者也登臺表演,與文藝志愿者共同描繪科技與文藝融合的美妙場景。
8位來自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機構的科研科技工作者與文藝志愿者們聯袂演出。其中一名代表、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加速器技術部副主任劉華昌在節目中表達了科技工作者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和期待,“我們將繼續聚焦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堅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四個面向,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肩負起國家和歷史賦予我們的科技創新的重任?!睋?,今年10月7日,中國散裂中子源打靶束流功率達到了140kW,比設計指標提升了40%,其中關鍵設備高梯度磁合金加載腔突破了卡脖子關鍵技術,是中國散裂中子源完全自主研制。
節目中,扎根東莞發展的數據科學家余旸向黨和祖國報告,他說:“我們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推動中國最大規模的制造業產業集群做數字化轉型升級,產業報國、科技強國,請祖國放心!”余旸表示,大灣區科技發展迅速,成為人才集聚的高地,東莞的科創氛圍也日益濃厚,文藝創作、文化建設的環境也越來越好,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以及文藝、文化創作類人才來到東莞。
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主任、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冀彥偉表示,“大國重器落地東莞松山湖科學城,離不開廣大科學家、科研工作者和東莞各類人才長期以來的努力奮斗和辛勤付出。我們精心編排了文藝節目,希望通過優秀文藝作品展示中國科技領域所取得偉大成就,以藝術傳遞信仰力量,致敬大國重器建設者、致敬廣大科研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span>
除了同臺獻藝外,本次文藝演出期間,還特別邀請文藝志愿者和科學家參加“當藝術遇到科學”湖畔對話,讓藝術與科技碰撞融合,擦出別樣的思想火花。
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千萬人口與城市共生共榮
近年來,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東莞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成為全國第15個地區生產總值超萬億元、人口超千萬的“雙萬”城市。多年來,東莞堅持制造業立市、制造業強市,將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科技創新的種子在東莞遍地開花、結出碩果。
東莞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松山湖科學城被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成為大科學裝置、重點科研院所的重要集聚地,成功引進中國散裂中子源、先進阿秒激光設施、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點科研平臺,以及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還與全國知名院校合作共建了30家新型研發機構。
立足“雙萬”新起點,東莞將緊緊依靠自身強大的現代制造業基礎,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以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抓手,牽引帶動東莞在國家重大科技設施、高水平實驗室、研究型大學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集聚更多高端人才,致力于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不可或缺的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和先進制造基地。同時,東莞將加快打造大灣區綜合環境新高地、和諧善治新高地、民生幸福新高地,努力實現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