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集團)石排中學,創辦于1969年,是東莞市一級學校,東莞市綠色學校,東莞市園林式單位,東莞市巾幗文明崗單位,東莞市慕課試點學校,廣東省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廣東省校園排球特色學校,多次榮獲東莞市辦學質量優秀單位。目前學校有教師203人,其中正高級教師1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41人,研究生學歷12人;擁有省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3人,市級學科(班主任)帶頭人11人,市級教學(班主任)能手38人,鎮級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2人。
2019年7月,石排中學加入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教育集團,引進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的先進教學理念和優質辦學資源,結合石排鎮獨特的地理風物資源、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淀,開啟培育“融通教育”品牌的新征程:通過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校本課程開發、德育課程改造、“家校社”共育場打造以及信息化智能化平臺搭建等辦學措施,實現學校教育教學全面進階升級。
2024年,學校將通過基于“活動育人”的校園文化建設、基于“學生第一”的課程體系構建、基于“教師第一”的教師隊伍培育、基于“學生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基于“孩子未來”的德育體系架構、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機制與評價體系升級六大路徑,構建開放與包容、多維與互構、動態與發展的教育整體存在形態,著力打造內生式發展教育場。
一、強化團隊建設,培育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
1.加強教師隊伍“內生型生態”文化培育,著力培養“六個意識”,即團隊意識、人本意識、精品意識、反思意識、課程意識、創新意識;抓實“四層培育”,即專家引領“高階育”、階梯工程“名師育”、集團聯動“協同育”、課題研究“實踐育”,搭建多維專業成長路徑,助力教師職業發展。
2.優化教師隊伍“三線四階”專業培訓機制。通過“培訓平臺一線、課堂改革一線、管理培育一線”的“三線”歷練,構建“新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名師”的“四階”教師培訓內生型模式,以加快建設師德師風好、專業素養高、進取意識強的內生型教師梯隊。
3.營造具有歸屬感的教師內生型環境。加強表彰力度,提升表彰規格,積極營造管理與關懷結合、激勵和約束兼具、督導與服務并行的人文氛圍,并加大對先進人才和優秀人才團隊的宣傳力度,不斷增強人才的榮譽感、獲得感和歸屬感。
二、加強課程建設,推進學校課程形式多樣化
1.加強“融通”品質課堂建設,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構建。進一步完善優化“‘2+1’課堂教學模式”(“2”為翻轉課堂和小組合作,“1”是信息賦能),推動“2+1”在常規課堂中落地生根,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在質疑問難和討論交流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2.加強“融通”校本課程建設,為學生個性發展搭建優質平臺。學校積極融合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開發出140多門校本課程,以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學校將進一步優化校本課程設置,充實課程內容,豐富課程形式,提升課程育人質量,并著力開發評價機制,打造具有排中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
3.加強“融通”德育課程建設,全面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為了創新德育形式,提升德育效果,學校通過整合主題班會、父母學院、東江之約、志愿者服務等德育資源,不斷完善校本德育課程,豐富德育內容,創設多維度融合的德育課程體系。
三、構建校園文化,讓每一位學生都站在成長舞臺中央
1.堅持“活動育人”導向,梳理節日紀念日、儀式教育、校園節會、共青團少先隊等四個板塊共40項活動主題,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站到舞臺中央。進一步完善“五節二禮”的校園文化活動主體框架,營造一個充滿人性光輝的軟環境,讓校園成為學生最幸福的青春驛站。
2.秉承“環境育人”理念,不斷優化校園物質文化,提升校園環境品格。近年來,在鎮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新建了校史文化長廊、擴建了宿舍樓并對學校所有場館科室進行修繕升級,硬件設施日益完備。校園綠草茵茵、繁花似錦,名人雕塑坐落其間,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優渥給養。
3.提升“管理育人”效益,進一步完善制度文化,搭建有利于學??沙掷m發展的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通過管理制度建設、明確崗位責任、師風師德建設、學生行為規范和關愛特殊群體五個方面建構管理育人機制。同時,建立健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學生評價、部門評價、管理層評價的五維評價體系,豐富師生評價激勵機制。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尤長,站在高質量發展新起點,面對機遇與挑戰,石排中學將以不悔的執著和穩健的步伐,朝著更高、更遠、更新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