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東江大道上,不少小伙伴會被這座氣勢磅礴且充滿神秘色彩的工業建筑所吸引,其實,它曾是東莞最大的水泥廠,它所繳納的稅收曾占石排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最高峰時的水泥年產量達51.4萬噸,它是全市被關閉的水泥企業中唯一未被拆除的。東江水泥廠曾經是石排鎮工業發展的起點,為石排乃至東莞創造過令人矚目的輝煌和傳奇。
東江水泥廠原副廠長/恒基水泥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葉照洪:“我們水泥廠當時影響是很大的,在東莞來說產量、規模也是最大的,年產量最高峰達到51.4萬噸,年繳稅800-1000萬元,股份分紅700-800萬元/年。我們水泥廠生產的水泥質量穩定可靠,石排大道、石崇大道、莞深高速公路、市政府住宅小區、福民二十層商住廣場以及大批高層商住樓均使用我們公司的產品,東江水泥廠曾為石排乃至東莞的城市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span>
東江水泥廠是石排鎮鎮辦企業,于1987年2月開始籌建,1988年8月投產,當時廠區面積100多畝,擁有現代化液壓機械化立窯以及各種先進設備,生產能力為日產“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及“325”號火山灰水泥140噸。東江水泥廠第一條生產線投資1400多萬元,年產量4.4萬噸;第二條生產線1993年建成,共投資2000多萬元,年產量8.8萬噸。這些水泥除了供應東莞,還有部分銷往附近的深圳、惠州。東江水泥廠開辦之時正值全國改革開放發展初期,全國上下百廢待興,各項建設事業如火如荼,水泥廠的效益也是蒸蒸日上,持續攀升的銷量為水泥廠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也為石排帶來了可觀的稅收。
1999年,東江水泥廠與市建材總公司達成共識成立股份制企業,聯合后的新企業命名為東莞恒基水泥有限公司,并于1999年7月開業生產。恒基水泥有限公司成立后經營理想,1999年銷售量為17萬噸,2000年達到41.8萬噸,2001年達到43.7萬噸,2002年達到48.9萬噸,2003年達到51.4萬噸。公司經營旺盛的時期,有530名員工和46名工程技術人員,年繳稅800-1000萬元,股份分紅700-800萬元/年。該公司以科學管理和雄厚的技術著稱,實施名牌戰略,推行優質服務,產品得到廣大用戶認可和信賴,連續兩年年產量和銷售量躍居東莞市同行業之首,公司系列產品32.5R、42.5R《燕嶺牌》、《三錘牌》散裝和袋裝普通硅酸鹽水泥經國家、省、市各級水泥質量監督檢驗試驗一致公認質量穩定可靠。
2004年,東莞市委市政府做出一個重大決定:為打造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實行產業調整,全市水泥企業紛紛被限期爆破拆除或者遷出東莞,但是石排鎮委、鎮政府提出保留廠區廠房,改建為東莞市工業博物館的意向,并得到了部分市領導的首肯,于是恒基水泥廠的廠區被整體保留了下來。目前東江水泥廠區已成為東莞關閉的水泥廠中唯一被保存下來的水泥廠廠區。歷經數十載,東江水泥廠呈現出滄桑厚重之美,我們可以在這片建筑感受歲月洗禮,感悟歷史之厚重。走進東江水泥廠舊址,沒有了轟鳴的機器聲,也沒有工人戴著口罩出入車間的忙碌,但是透過舊廠房高大的“身軀”以及歲月的“肌理”仍然可以感受到它昔日的輝煌,石排的工業就是在這里起步的,時代見證寶貴遺產。
東江水泥廠投產于1988年,停產于2005年,歷經17年,是石排鎮最大的鎮屬企業,也是東莞市最大的水泥廠,是石排鎮早期工業發展的引擎,帶動和支撐石排鎮工業從0到1的發展,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水泥廠的關停標志著石排鎮工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也表明了東莞市
要保護環境、促進經濟轉型的堅強決心。
2022年,石排鎮提出建設“生態文化古城,專精特新名鎮”,全力打造新中心區及專精特新區“兩區”建設,標志著石排鎮的工業朝“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方向蛻變,以專精特新為抓手邁向工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東江水泥廠經歷并見證了我國國有集體企業在改革大潮中所走過的艱難歷程,其凝淀的頑強拼搏、艱苦奮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工業精神似永動機般不曾停歇,歷久彌新。談起這段歷史記憶,東江水泥廠的老員工仍感受頗深。
東江水泥廠原副廠長、恒基水泥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葉照洪:“當年在東江水泥廠的工作經歷磨練了我們的意志,讓我們學會不斷創新!雖然東江水泥廠關閉后,員工們都各奔東西,但是這段歷練讓他們能夠迅速融入到各行各業當中,繼續發光發熱,并有所成就。所以東江水泥廠的這段記憶,讓我們十分懷念!”
合上功勞簿,眼光向未來,錨定先進生產力的方向,站在時代前列,矢志打造“兩區”建設的石排同樣需要披荊斬棘、艱苦奮斗、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精神的一脈傳承,接下來石排將通過為東江水泥廠設置燈光項目,點亮東江水泥廠,點燃集體回憶,用藝術的光影展現石排工業印記,傳遞石排工業精神,高揚工業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