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坑王氏大宗祠
位于石排鎮中坑村東坊,始建于明代中晚期,是該村王姓家族的合族大宗祠。當地村民又稱為中坑明德堂。從祠前廣場上踏步開始,沿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是:大平臺,門樓、前天井、石牌坊、前庭、露臺、中廳(明德堂)、后天井、后堂。門面寬五開間,進深共三進,硬山頂,三進正脊均為嶺南傳統的船形和鰲魚脊吻。祠堂長87.45米,寬21.36米,面積為1867.932平方米。宗祠大門所掛的橫匾“王氏大宗祠”是明代書畫家、萬歷年間進士張瑞圖所題。中廳面闊五間,當心間和兩次間完全敞開,進深七架(包括前后檐廊),面積256平方米,前后檐為八角形紅石柱,中柱為硬雜木制作,抬梁式穿斗混合做法。轆筒瓦面,綠琉璃瓦口,船形屋脊。兩梢間北墻各有綠琉璃花格窗一個后堂,建筑面積247平方米,面闊五間,兩梢間為獨立房間,當中三間前面敞開。后金柱之間原有雕花隔扇屏風。隔扇后面,當心間有主神臺一座。宗祠二進內有四柱三間柱出頭式牌坊,中柱高7米,邊柱高5.86米。牌坊為一座三間四柱的青灰色石構牌坊,坊上正面題楷書“閍陳作肅”,背面題篆書“接武槐庭”,是清朝嘉慶十四(1810)年立。2004年,東莞市人民政府發布東府辦[2004]4號文,將中坑村王氏大宗祠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8月12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