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開行政區劃_中國東莞石排街道欄目頁面,本頁面是由15個視窗區共計15個區域組成,操作幫助請按Alt加問號鍵。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中國東莞石排街道欄目”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 首頁 > 街鎮 > 中國東莞石排鎮欄目 > 概況 > 民俗風情
全國各地20多家主流媒體造訪石排,感受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成果
  • 2024-06-18 10:11
  • 來源: 本網
  • 【字體:    打印
  • 分享到:

  近日,粵來粵美——“百縣千鎮萬村”文旅高質量發展百名記者廣東行活動來石排啦!來自新華網、央廣網、中國文化報、北京廣播電視臺等20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體近40名記者,走進石排,感受潮流文化與傳統的碰撞,探索石排文旅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

  當天上午,采訪團來到中國潮玩之都·潮玩中心(以下簡稱“潮玩中心”),詳細了解石排潮玩產業的蓬勃發展情況。作為石排鎮潮玩片區的核心,潮玩中心致力建設成國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高的潮玩及潮流衍生品產業服務平臺、潮流文化引領地,將搭建設計研發、展示交流、業務對接、知識產權保護、行業標準制定、直播銷售等產業服務功能,打通“設計-生產-銷售”全產業鏈條。

    

  各式各樣的潮玩IP在形態、主題和風格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設計感,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價值,給采訪團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島市廣播電視臺記者邱兆萌:“在這里我看到很多新穎的潮玩,比如有與傳統文化《山海經》相結合設計創作出來的IP。和以往的玩具相比,潮玩更兼具藝術性和時尚性,更受年輕人的喜歡。從這些潮玩,我也感受到了兩地文化的差異,非常希望兩地文化能有機會相互碰撞、結合,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span>

  感受過現代潮流文化產業的蓬勃生機,采訪團來到了石排鎮塘尾古村落——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古村活化的生動案例。漫步在有八百年歷史的古村落狹窄的巷道中,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時期。保存完整的民居,獨特的建筑風格,一磚一瓦無不在訴說著當地的民風、民情、民俗。

   

  云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主持人袁瑋:“這一路我們去了廣東很多的古鎮、古村,塘尾古村是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它已經具備了一個景點該有的軟硬件設施。塘尾古村落開發的力度比較緩和,古建筑保留得比較完整,走在其中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從中可以窺見東莞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生活方式、建筑風格、審美等等,是一次非常妙的體驗?!?/span>

  塘尾古村保存有明清時期建筑268座,是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規模較大,原生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深耕歷史文化內涵,厚植古村底蘊,是塘尾村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有力舉措。近年來,石排引入書法、繪畫、攝影、音樂、陶瓷、潮玩等各類藝術家,成立了“塘尾藝術家聯盟”,匯聚人文藝術英才,為塘尾增添了“文氣”。

  采訪團成員走進“隱居”在古村落里的藝術家的工作室中,與藝術家們面對面交流,暢談風土民情,感受濃厚的嶺南文化氣息。

  云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主持人袁瑋:“今天的石排之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前可能很多覺得東莞是一個工業城市,其實它也是一座很重要的文創基地。從石排這一個鎮街我看到了東莞轉型升級的動力,也看到了整個珠三角轉型發展的節奏感,這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span>

   

  據悉,粵來粵美——“百縣千鎮萬村”文旅高質量發展百名記者廣東行活動在位于廣州市珠江之濱的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廣播新聞節目委員會、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

  活動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以鄉村文旅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來自全國各地40多家主流媒體的100多名記者、主持人參加采訪活動,通過融媒體平臺,宣傳報道廣東具代表性的村鎮特色和嶺南民俗風情,講述廣東文旅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故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中國東莞石排街道欄目_中國東莞石排街道欄目
版權所有: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號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