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金沙灣公園東部的《石龍古鎮》圖百米浮雕建成有近10年了,已成為我鎮旅游文化的景點和象征。細看古鎮圖,不由會想起石龍數百年前開墟流傳的古詩:“石龍今日市廛開,車馬紛紛涌進來,午后酒闌人盡散,白云依舊鎖蒼臺?!比缃?,詩中描述的繁華景象在古鎮圖中得以重現。這是一本畫卷版的地方志,細心品味,一幅圖可以讀懂石龍近千年的歷史。
從1999年開始創作,歷時3年,長128米、高7米、石塊的總重量約1700噸的《石龍古鎮》圖百米浮雕于2003年完成了?!妒埞沛偂穲D畫稿作者梁潤泉憶述了當中的點滴:“古鎮圖是將地方歷史融合成的畫卷,重現了清末民初時作為廣東四大名鎮——石龍的繁榮景象?!碑敃r,梁潤泉一方面上網查閱資料,翻閱古籍史料,一方面從《清明上河圖》等數百經典畫卷中借鑒經驗,努力從消逝的歷史中找回石龍的元素。他還找到了一些老人去了解更多關于石龍的風俗習慣、風土民情,用筆記本記錄好每一個細節和故事。
原來創作的古鎮圖原圖有8米長,花了1年多時間完成的,其中還幾易其稿?,F在市民看到的古鎮圖已經是十多次易稿后的樣子。圖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蘊涵著石龍的元素,每一個部分都講述了石龍的故事,《石龍古鎮》圖也就是石龍各種元素的結合。說起古鎮圖,梁潤泉指著當初的設計稿娓娓道來,看,街道上車水馬龍,人頭涌涌,一列火車駛來了。這個場景描述的是廣九鐵路石龍車站在1911年10月通車時,展現石龍百年前的陸路交通就非常便捷。再看圖中舉石鎖、舉石擔的人像,與“舉重之鄉”的由來可息息相關,當時新維村就有一個練武場,民風尚武。清代時期,忠圍村和新維村都出過多名武舉人。龍舟競渡、農戶
犁田,還有穿著不同季節服裝的人們配合不同的場景出現在圖中,畫卷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將不同時空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更多地從藝術的角度去展現盛世的繁華。
我們今天看圖讀歷史,看著祖輩口口相傳的故事再現,土生土長的石龍人對此感覺尤為深刻。一些遠走他鄉拼搏的石龍人數十年后回到故鄉,看到《石龍古鎮》圖也大感驚訝,不但被重現的“廣東四大名鎮”之一石龍的繁華所震撼,也為自己是石龍人而感到無比榮耀?!妒埞沛偂穲D浮雕勾畫出石龍歷史名鎮的“清明上河圖”,將歷史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