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萬工程”?對話“一把手”丨蒲溪村:全力實施多項提質...

訪談嘉賓

陳偉賢

訪談日期

2024-04-01 09:39

訪談來源

石龍融媒體中心

本期熱點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簡稱“百千萬工程”)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當前,石龍鎮聚焦東莞市“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以“1279”典型引領體系為牽引,沿著建設“精致石龍、魅力名鎮”的奮斗目標,依托“百千萬工程”九大行動,按照“三城兩村五精”的思路,進一步做好產業、城市的精心規劃、精品建設、精細管理。同時,石龍鎮重點加快推進“1+2+1”產業布局,即在穩住全鎮經濟基本盤的同時,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和數字經濟兩大新興產業,振興商貿業,做優“存量”、做大“增量”,推動產業結構提質升級,煥發石龍新魅力、新活力。

  2023年以來,各村(社區)、部門單位迅速行動,積極推動“百千萬工程”實現良好開局。為更好地宣傳石龍鎮推動“百千萬工程”實施的生動故事,近期,石龍鎮融媒體中心推出《聚焦“百千萬工程”?對話“一把手”》系列報道,展現石龍鎮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新思路、新舉措、新亮點,營造奮勇爭先的工作氛圍。

  春光明媚,綠意盎然。走進石龍鎮蒲溪村,村內環境干凈整潔,口袋公園“串珠成鏈”,一幅景美人和的宜居畫卷正在徐徐展開。2023年以來,蒲溪村在石龍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牢圍繞市、鎮關于“百千萬工程”的工作部署,在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生態等多個領域精準發力,積極實施“產業升級”“環境生態”“鄉村文化”等多項提質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探索強村富民的創新路徑。

抓機遇   全力實施多項提質工程

  記者2023年是廣東省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開局之年,請問蒲溪村如何奏響“百千萬工程”進行曲?

  陳偉賢:蒲溪村緊隨市、鎮的發展步伐,乘著“百千萬工程”這股東風,通過實施產業、環境、文化等多項提質工程,奏響“百千萬工程”進行曲。

  一是“產業升級提質工程”。蒲溪村緊抓經濟新機遇,全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力度,打造核心工業園區,以好環境吸引好企業。同時,蒲溪村多次舉行村民代表、村民戶代表會議,加強與政府、村民群眾等溝通協調,做好土地統籌等工作,激發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構建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常態,為石龍鎮的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二是“環境生態提質工程”。堅持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蒲溪村聚力打造“綠美蒲溪”,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精心實施綠化美化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我們村還結合鄉村振興景觀提升計劃,協助鎮政府做好南岸公園相關配套項目建設,并對村內的體育公園舞臺燈光進行升級,加裝舞臺音響和燈光,為村民群眾提供休閑鍛煉的好去處,串起村民的“生態休閑鏈”。

  三是“鄉村文化提質工程”。蒲溪村堅持以人文賦能高質量發展,推動文化與經濟的融合互動。蒲溪村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持續推進“蒲溪村陳氏宗祠修葺工程項目”,對宗祠進行修復,并在宗祠內設置村史展,著力打造傳承蒲溪文化、涵養文明風氣的“蒲溪鄉土教育基地”。此外,我們村還結合百年厚重的龍舟文化和渡口文化,通過平面繪畫和浮雕立體繪畫相結合,打造“蒲溪大型鄉村墻體彩繪”,實現鄉村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

1.jpg

2.jpg

謀共識     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記者在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過程中,蒲溪村如何凝聚基層干部群眾的共識和力量,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陳偉賢:在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過程中,蒲溪村堅持黨建引領,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動員廣大黨員、群眾、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百千萬工程”,架起密切聯系群眾的“連心橋”。

  黨員干部通過“駐點走訪”“行走石龍”“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等方式,深入了解村民群眾的需求和意見,找準查實、精準解決基層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把“問題清單”變“履職清單”,用心用情為民服務。

  同時,我們還進一步加大助學、助困、助孤、助殘、助業和幫教力度,持續落實高齡津貼制度、助學金制度、社會養老及醫療保險制度等,并主動為村民群眾提供民生實事便民服務,做好各項民生保障工作,確保各項便民、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讓民生保障有“力度”更有“溫度”,做好民生“大文章”。

3.jpg

新藍圖    探索強村富民新路徑

  記者展望未來,蒲溪村將如何立足實際,利用優勢,扎實推動“百千萬工程”工作走深走實,探索強村富民新路徑?

  陳偉賢:2024年,在新的發展格局之下,蒲溪村將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百千萬工程”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科學規劃、主動作為、因地制宜、統籌兼顧,進一步盤活資源資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鋪就強村富民新路徑,繪制美麗鄉村新圖景,奮力交出優異答卷。

5.jpg

典型案例

  蒲溪村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現存有三眼井、陳氏宗祠、古榕樹等歷史文物古跡。陳氏宗祠位于蒲溪村圍面街一巷,坐北向南,整體布局為三間兩進兩廊一天井,磚木石結構,抬梁式梁架。宗祠面闊12.1米,進深18.05米,高約7.15米,始建于兩百多年前,是研究蒲溪村陳氏家族史的重要物證。

  歷經百年風雨的洗禮,陳氏宗祠出現了老化現象。為充分保留和展示蒲溪村的歷史文化風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蒲溪村多次對陳氏宗祠進行修復升級,包括粉刷破損墻面、更換補配破損構件等內容。如今修葺一新的陳氏宗祠,處處散發著古樸、優雅的氣息。

  隨著歷史的變遷,陳氏宗祠的功能也不斷變化。蒲溪村在宗祠內開展“蒲溪村‘祠堂里的黨課’黨群教育培訓項目”,以黨建引領蒲溪村文化振興。同時在宗祠內設置村史展,將見證蒲溪歷史變遷的展品存放在宗祠內供村民群眾觀賞,讓陳氏宗祠成為打開蒲溪歷史的一把“文化鑰匙”。

6.jpg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在保護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蒲溪村以“美麗宜居蒲溪”為重點工作,持續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更多村民群眾享受“家門口的綠色福利”。

  如今,村內環境越來越干凈整潔,綠化美化也做得越來越好,獲得村民的廣泛認可、稱贊?!拔矣X得現在的蒲溪村充滿了活力,現在的陳氏宗祠越來越‘新’,祠堂里的村史展更是讓我們感受到蒲溪的發展變遷,”培叔在村里生活了六十多年,他切身感受到了蒲溪村日新月異的變化,“ 村內還有多個小公園,各種配套設施也不斷完善,特別是南岸公園碧道的建設升級,讓我們老年人又多了一個運動休閑的地方。生活在蒲溪很幸福!”

  談起蒲溪村整治人居環境帶來的便利,“90后”陳先生也深有感觸:“以前要花時間找停車位,現在村里建有大型停車場,可以容納數百輛車,而且停車場還引進智慧云車輛管理系統,大大方便我們的出行,非常贊?!?/p>

8.jpg

9.jpg

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