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
ico
ico
日韩欧美综合
關于深入開展我市2020/2021學年學生資助工作的通知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20-08-26 17:37:41  來源: 本網
【字體:

各園區、鎮(街)教育管理中心,市直屬學校(園)和市有關學校(園):

  學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是國家扶貧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助力打贏我省脫貧攻堅戰,根據國家和省有關助學工作的要求,我市2020/2021學年繼續深入開展學生資助工作?,F將有關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

  要深刻認識學生資助工作對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做好學生資助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學生資助工作有專人管,有專人干,認真管,認真干。學校(園)的資助工作要實行學校(園)法人代表負責制,校長(園長)為第一責任人,負責落實、協調和監督責任。同時,學校(園)要成立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和資助管理辦公室,資助工作要有專人負責。

  二、建立健全學校(園)助學制度

  完善的助學制度是學生資助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保障。學校(園)要根據自身實際,建立和健全各項資助管理制度,包括學校(園)資助管理實施辦法、學生資助申請流程、學生困難認定審核制度、學校(園)學生資助工作檔案管理制度、學校經常性助學工作制度等。制訂工作制度后,學校(園)要嚴格按制度逐一落實相關工作,并在工作過程逐步完善,保障助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助學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

  學校(園)要按照《東莞市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工作方案》(詳見附件1)的要求,根據不同時節針對不同學段和年級全方位大力度開展各項助學政策宣傳工作,要不斷創新宣傳工作方式和方法,保證不留宣傳死角。學校(園)要重視加強助學工作業務培訓,要提供各種機會讓助學工作人員參加省、市和鎮等各級各類業務培訓。同時,要加強對班主任助學政策培訓,保證班主任能清晰了解助學政策和申請流程,便于及時全面向學生和家長解答有關助學問題。

  四、認真開展各類助學活動

  各鎮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學校(園)要積極對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各項助學活動,逐步形成以政府助學為主,學校(園)助學為輔,社會助學為補充的完善的助學體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包括: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孤兒、殘疾學生、特困家庭學生、低保家庭學生、低收入家庭學生、父母不能履行撫養義務家庭學生、撫優對象家庭學生、因公犧牲警察子女及其他突發情況引發的家庭困難學生等。

 ?。ㄒ唬┱J真開展各項財政性助學項目。財政性助學項目是由各級政府規定開展的由各級財政資金解決的項目,各鎮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學校(園)要按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流程規范開展,并按補助標準及時足額發放補助資金。目前,我市繼續實施的財政性助學項目有:學前兒童家庭經濟困難資助、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普通高中助學金、普通高中免學雜費、中職國家助學金、中職教育免學費、東莞市戶籍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學生助學補助、東莞市特困生生活費補助、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具體助學項目內容詳見附件2:《東莞市困難學生財政性助學政策一覽表》)。有關項目具體情況如下:

  1.學前兒童家庭經濟困難資助。該項目補助對象是就讀于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3-6周歲家庭經濟困難在園兒童。其中,除本市戶籍的低保家庭兒童和孤兒由市民政部門按有關程序和標準辦理和發放補助之外,其余的困難家庭兒童均由所入讀的幼兒園辦理補助有關事項,符合補助條件的兒童每人每學年補助1000元,所需資金由省負擔30%,余下70%由幼兒園所屬鎮(街、園區)財政承擔。該項目按學期進行補助,具體由幼兒園實施。

  2.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該項目補助對象為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在校學生(不包括本省戶籍建檔立卡學生。因本省建檔立卡學生已在戶籍所在地享受每人每學年3000元生活費補助,故不重復享受本項目補助)。補助標準分別為:貧困寄宿生小學每生每學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學年1250元;貧困非寄宿生小學每生每學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學年750元。該項目按學期進行補助,所需資金全部由省負擔。本項目具體由中小學校實施。

  3.普通高中助學金。該項目補助對象為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在校學生。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學年2000元,按學期進行補助,所需資金由省負擔30%,余下70%由市財政負擔。本項目具體由普通高中學校實施。

  4.普通高中免學雜費。該項目補助對象為普通高中殘疾學生、本市戶籍低保和五保家庭、外市農村戶籍低保和農村五保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幾類家庭經濟困難在校學生。入讀我市公辦高中學校的,由學校直接免收學雜費;入讀我市民辦高中學校的,除殘疾學生按每生每學年3850元的標準給予減免外,其余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每生每學年2500元標準減免。所需資金由省、市兩級財政共同負擔。本項目按學期實施減免或補助,具體由普通高中學校實施。

  5.中職國家助學金。該項目補助對象為我市中職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的一、二年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殘疾學生和680個連片貧困縣農村戶籍學生。(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學年2000元,按學期進行補助,所需資金由省負擔30%,余下70%由市財政負擔。本項目具體由各中職學校實施。

  6.中職教育免學費。該項目補助對象為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本市戶籍學生、本省“雙轉移”地區(汕頭、惠州、汕尾、潮州、揭陽、陽江、湛江、茂名、肇慶、云浮、韶關、河源、梅州、清遠等14個市)學生、臺灣戶籍學生、香港戶籍學生、澳門戶籍學生、華人華僑子女和殘疾學生(戲曲表演以外的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公辦中職學校符合免學費條件的學生按已核準的專業收費標準免除全部學費;民辦中職學校符合免學費條件的殘疾學生按每生每年3850元、其余符合免學費的學生按每生每年3500元的標準減免學費。本項目具體由各中職學校實施。

  7.東莞市戶籍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在校生助學補助。本項目補助對象為東莞市戶籍低保家庭在校中小學學生和全日制大學生,以及東莞市戶籍低收入家庭在校高中階段學生和全日制大學生。低保家庭學生每生每學年補助標準分別為:小學生活費補助1000元;初中生生活費補助1800元,住宿生住宿費補助600元;普通高中生活費補助1800元,住宿生住宿費補助600元,學雜費補助2500元;中職學生生活費補助1800元,住宿生住宿費補助600元;大學生住宿費補助1500元,學雜費補助6000元;低收入家庭學生每生每學年補助標準分別為:高中階段(含中職)1500元,大學生3500元。所需資金按我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分擔比例,由市、鎮(街)財政分擔(市鎮負擔比例詳見附件3)。本項目按年補助,具體由鎮街(園區)教育管理中心實施。

  8.東莞市特困生生活費補助。本項目補助對象為東莞市戶籍特困家庭在校中小學學生和全日制大學生。補助標準為中小學生每生每學年3000元;大學生每生每學年10000元。所需資金按我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分擔比例,由市、鎮(街)財政分擔(市鎮負擔比例詳見附件3)。本項目按季度補助,具體由鎮街(園區)教育管理中心實施。

  9.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以借款人信用作擔保的國家助學貸款,助學對象為本市戶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或在校生。學生就學期間貸款利息全部由國家財政貼息,助學貸款最高額度為本??粕咳嗣繉W年8000元、研究生12000元。本項目由市教育局負責具體辦理貸款業務。

 ?。ǘ┓e極開展學校(園)經常性助學項目。由于財政性助學項目是專門針對某類特定的困難團體,部分不屬此特定困難團體而又確實存在困難的學生無法享受到財政補助政策,或已享受財政補助政策后依然存在困難,學校(園)應肩負起這部分困難學生的助學任務。學校(園)經常性助學項目是學校(園)自行開展的由學校(園)辦學經費解決的項目,學校(園)要自行制定科學合理的經常性助學管理辦法或實施制度,按要求從學校(園)事業收入(或辦學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經費對學生進行獎學和助學,并嚴格按《中小學校財務制度》規范做好財務處理工作。

 ?。ㄈ┓e極配合做好社會捐贈資助學項目。社會捐贈資助項目是由社會主導、學校(園)配合實施的由社會捐贈資金解決的項目,包括市教育基金會助學活動、各鎮(街)教育基金會助學活動,以及由校友或社會熱心人士捐贈而發起的設立在學校(園)的各類助學活動。學校(園)要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按要求積極協助各社會團體和熱心人士開展社會捐贈助學活動。

  五、按要求規范開展助學工作

  在財政性助學項目中,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項目由市教育局負責實施,低保家庭和低保收入家庭在校生助學項目和東莞市特困生生活費補助由鎮街教育管理中心負責審核實施,有關具體要求和流程仍需按《關于做好2020年東莞市普通高校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的通知》(詳見附件13:參考文件)、《關于印發〈東莞市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在校學生助學補助實施方案〉的通知》(東教〔2020〕4號,詳見附件13:參考文件)和《關于印發〈東莞市教育局+東莞市民政局+東莞市財政局+東莞市人力資源局關于特困生教育救助實施辦法〉的通知》(東教〔2018〕7號,詳見附件13:參考文件)的要求實施。為了便于統一操作,其他由學校(園)實施的項目應按以下有關要求規范開展。

 ?。ㄒ唬┮幏堕_展助學申請、審核認定和公示工作。家庭經濟困難存在動態變化,因此,助學工作需每年申請和每年認定,上年已提出申請并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如在新學年仍需要助學幫扶的,在每學年秋季開學需重新申請和重新認定,不能為圖方便直接引用上年的認定結果作為當年的認定結果。鎮街和學校(園)要按《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我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詳見附件13:參考文件)、《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明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和資助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詳見附件13:參考文件)、《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東教計〔2017〕50號,詳見附件13:參考文件)和《關于加強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審核認定工作的通知》(東教后勤函〔2018〕28號,詳見附件13:參考文件)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嚴格規范做好告知、申請受理、成立學校困難認定小組、資料審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確定困難等級、公示、建檔、上報等各個工作環節(詳見附件4:《東莞市中小學校(園)助學工作時間節點安排表(2020/2021學年)》),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公正、透明、規范。

  針對助學項目多,并且各個項目受助對象、補助標準、申請流程等各有不同的情況,學校(園)要加強對困難學生助學申請的指導工作,耐心向提出助學申請的學生(家長)做好解釋說明,并指導學生(家長)辦理申請手續。根據國家取消出具困難證明的政策,困難身份認定時,學生不再需要到當地村、鎮(街道)有關部門蓋章,我市認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身份應以有關證件(如扶貧幫扶手冊、五保證、特困證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證、孤兒證或兒童福利證、低保證、特困職工證、救助證、低收入證、優撫對象證明、因公犧牲警察證明、殘疾證、戶口本等)為主要確認方式,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全國各地的助學函以及在資助系統上推送的名單為證據鏈作為困難認定依據,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扶貧、民政和殘疾等部門的網上信息查詢系統核實學生的困難身份(核實廣東省低保人員和特困救助供養人員信息可查詢http://jiuzhu.guangdong.minzheng.net/saas/urbansub/queryMemberForPublicityAction.do?act=forward;核實全國殘疾人員信息可查詢http://2dzcx.cdpf.org.cn/cdpf)。如學生沒有以上證明,但確實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提出助學申請的,為保證學生困難信息的準確性,學校應由班主任通過電話、家訪和函詢等多種方式對其進行調查核實。同時,要留意觀察學生平時是否有奢華的生活習慣,如:是否有穿戴名牌衣服、鞋襪和名貴手表,是否使用名貴手機和其他名貴物品,是否有出入高檔消費場所進行消費或在學校飯堂、商超大量消費的現象。調查結束后,由班主任詳細撰寫調查報告(詳見附件5:《關于XXX同學家庭經濟困難情況調查報告(樣式)》),此報告可作為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認定的重要佐證材料。

  普通中小學校(園):為避免學生在助學申請過程中填寫樣式過多的申請表,我市對普通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助學申請表統一格式。學生提出助學申請時,只需填寫《廣東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以下簡稱《認定表》,詳見附件6)和《東莞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申請表》(詳見附件7)。

  中職學校:我市中職學生以家庭經濟困難為理由申請資助的,需填寫《認定表》,并根據申請項目填報相應的申請表或登記表(《東莞市中等職業學校非涉農專業學生國家助學金申請審批表》、《東莞市中等職業學校殘疾學生國家助學金登記表》、《東莞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免學費申請表》)。

  所有學段學生的《認定表》都在學生提出助學申請時由學生填寫,而申請表或登記表則需學生(家長)及學校(園)雙方共同填寫。

 ?。ǘ┮幏顿Y助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申請、使用和發放,加強資金管理。

  1.助學工作專項資金預算申請。各鎮街教育管理中心要做好需鎮街配套資金項目(如學前兒童家庭經濟困難資助項目、東莞市戶籍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學生助學補助項目)的預算申報工作,要認真統計和調查需資助的人數和金額,做到精打細算,提高專項資金的預算精準度。

  2.資助專項資金的使用。資助專項資金必須堅持??顚S?、及時發放、公開透明的原則,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不同資助項目之間的資金不能相互混合使用;各鎮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學校(園)要對預撥資金項目(如學前兒童家庭經濟困難資助項目、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項目)資金時刻進行跟蹤,認真做好每次資金使用情況統計。年度結束,如項目資金仍有結余,應向鎮街財政部門申請將結余資金結轉至以后年度用于此項目;助學資金要定期或不定期接受財政、審計、紀檢監察、主管機關等部門的檢查和監督。

  3.助學資金撥付和發放。省市資金下達后,各鎮街教育管理中心要協同鎮街財政分局及時將省市撥付的資金,連同鎮街配套資金下達給學校(園);學校(園)收到撥款后,應在5天內將資金發放給學生(家長),不得以任何理由用補助資金抵扣學生(家長)以往的欠款或抵扣對學生的收費。向學生發放助學補助時,學前教育助學補助資金應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發放給受助兒童家長(監護人);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應優先采取直接打入學生就餐卡、發放餐券方式發放補助資金,未設立食堂的學校,須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發放給受助兒童家長(監護人);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和中職國家助學金項目,須通過高中資助卡和中職資助卡發放。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在上級主管部門審核確定助學金資助名單后,應立即集中為符合補助條件的學生到五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辦理高中資助卡或中職資助卡(詳見附件13參考文件中:《關于全面推行普通高中學生資助卡加強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發放監管工作的通知》(東教基〔2012〕26號)、《關于全面推行中職學生資助卡加強中職國家助學金發放監管工作的通知》(銀發〔2010〕273號));高中免學費補助、東莞市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在校生助學補助、東莞市特困生生活費補助等項目補助應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發放給受助學生(家長)。

  4.簽收手續。助學資金發放給學生(家長)后,應通知學生(家長)馬上查收,并盡快安排學生(家長)辦理簽收手續。

 ?。ㄈ┮幏顿Y助管理系統信息錄入和管理。全國學生資助管理系統的信息管理工作是學生資助工作中重要一環,資助信息管理工作做得好或差,直接影響資助資金的清算下達和助學工作的績效評價,各鎮(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學校(園)要重視資助管理系統的信息錄入和數據維護工作。

  1.普通中小學和幼兒園。10月下旬,各財政補助項目的學生名單已基本確認,學校(園)應在10月底前進入學生資助管理系統完成學生家庭經濟信息錄入和困難等級認定工作(對于沒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校和幼兒園,也需要進入資助系統,對至少一名學生進行家庭經濟信息錄入和不困難認定操作),資金發放后應及時將資金發放信息錄入資助管理系統。鎮(街)教育管理中心應及時在資助管理系統中對下屬學校(園)的錄入情況進行審核,并負責在系統中完成資金發放操作。資助管理系統按學期進行管理,如補助的項目是按學期發放的,鎮(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學校(園)應分別在春季、秋季兩個學期及時做好信息錄入、審核、資金發放等操作。

  2.中職學校。各中職學校須在9月23日前完成學生家庭經濟信息錄入和困難等級認定工作,根據實際在校生情況在中職資助子系統提交免學費和助學金學生名單,并完成校級領導審核工作。中職資助子系統的資助名單需每月提交,各校須在每月15日前核實本校在校生情況,根據核實結果在資助系統提交免學費和助學金學生名單,并完成校級領導審核工作,待上級主管部門審核通過,且資助名單公示結束后,在系統對享受助學金的學生進行資金發放。

  3.鎮街教育管理中心。由于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在校學生助學補助項目是我市自定的地方性財政助學項目,按助學流程,學生(家長)的登記材料由各村(居)委會收齊后上交鎮街教育管理中心,發放補助時也是由鎮街教育管理中心直接發放給學生(家長),學校并無參與審核和資金補助過程,學校對學生的受助情況并不了解。但資助系統信息錄入卻必須由學校錄入,因此,為做到資助信息不遺漏,鎮街教育管理中心應該及時將學生受助情況反饋給本市中小學校,要求由學生學籍所在學校負責錄入資助系統(大學生和外市就讀的中小學生因我市教育局無法管轄暫不錄入資助系統)。

  對于學校(園)經常性助學項目和通過學校(園)開展的社會助學項目,學校(園)在對學生開展獎助學活動后,要及時進入系統將有關信息錄入系統。

  六、做好助學資料歸檔工作

  檔案管理是助學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園)在助學育人工作的集中體現,是反映學校(園)開展助學工作的佐證材料和重要依據。學校(園)應重視和加強對助學工作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安排專門的檔案室和檔案柜,并按省市有關要求將助學材料按學年按類別分盒存檔。其中,幼兒園應繼續按照《關于調整完善我市學前教育資助政策的通知》(東教幼〔2017〕2號,詳見附件13參考文件)中的《學前教育資助工作檔案管理意見》嚴格執行;中職學校須繼續按照《關于轉發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資助工作規范化管理的通知》的要求進行資助檔案管理;各普通中小學校要按照《關于進一步做好我市普通中小學資助規范化工作的通知》(東教后勤函〔2019〕8號,詳見附件13參考文件)的要求建立健全助學工作檔案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助學檔案管理。助學檔案材料應包括:

 ?。ㄒ唬┵Y助工作管理文件。包括學校(園)成立資助機構、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困難認定工作小組的文件,學校(園)資助機構成員名單(人員變動時需更新,并保留原來文件以備檢查),上級下發的關于資助的政策文件,學校(園)制定的各項資助工作有關的管理制度、實施方案、申請流程等文件,學校(園)資助工作計劃和總結報告,學校(園)上報給上級部門的有關助學工作的情況匯報等。

 ?。ǘ┱咝麄鞑牧?。包括學校(園)對班主任開展的資助政策培訓記錄表,學校(園)各班級資助政策宣傳主題班會記錄表,助學政策宣傳情況統計表,致家長一封信,一封信家長回執,宣傳海報,學校(園)官方網站、微課掌上通、班級微信等有關資助政策宣傳的截圖,以及有關政策宣傳的活動相片等。

 ?。ㄈW生助學申請材料。包括學生填寫的《認定表》、《申請表》、身份證和戶口本復印件、學生家庭困難佐證材料(如低保證、特困救助證、殘疾證、孤兒證、建檔立卡扶貧手冊等復印件)等。此外,中職資助檔案還需包括異動登記表、封面、目錄、分班公示名單及照片、分班合照及對應名單、學籍和資助信息確認表。

 ?。ㄋ模┙y計報表和公示材料。學校(園)上報給上級部門的統計數據和統計報表,公示材料(含公示通知、名單、公示結果)及照片。中職資助檔案還需包括目錄、免學費情況匯總表、免學費變動情況表、助學金變動情況表。

 ?。ㄎ澹┲鷮W資金發放材料。收到助學資金的授權通知書、記賬憑證,發放助學資金的授權通知書、記賬憑證,學生(家長)簽收表等。中職資助檔案還需包含按會計年度編制收入明細賬和支出明細賬、銀行返回的發放助學金的流水清單。

  七、協助學籍管理部門做好中小學生輟學信息收集工作

  繼續實施貧困學生信息推送制度。教育部根據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提供的各省市建檔立卡家庭、低保家庭、殘疾、孤兒、特困等幾類學生的就學情況,通過全國學生資助系統將名單推送給各學籍所在學校,學校要根據系統推送的信息對各類困難學生給予相應的助學補助。同時,如果推送名單的學生因為休學、退學、轉學、學籍空掛等各種原因不在我市學校的,將被認為輟學,納入我市輟學率中計算。由于我市是進城務工子弟人群數量龐大的城市,全國各地戶籍學生遍布我市各中小學,學生休退學、轉出轉入等情況非常普遍,而這些情況會導致我市輟學率居高。為降低我市中小學輟學率(特別是義務教育輟學率),各學校在根據資助系統推送名單對學生進行補助時,應將推送名單中不在校的學生信息及時反饋給學校學籍部門,并協助學籍部門對該學生進行跟蹤,如屬于輟學的,應及時勸返學校就讀;如屬于轉入轉出但學籍未辦理轉學手續的,應及時將學籍進行處理。

  八、加強自查、檢查和滿意度調查

  為保證各項助學政策落實到位及規范實施,學校(園)應及時對照有關文件的要求和規范動作開展自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各鎮(街)教育管理中心要加強對學校(園)助學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通過在各個不同工作時點和節點的檢查,發現存在問題要求學校(園)及時整改。自查和檢查的內容應包括:學校各項助學工作制度是否齊全;政策宣傳期間學校(園)是否按要求以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活動,保證宣傳無死角;在困難認定和審核期間學校(園)是否按要求成立學校(園)認定小組,認定時是否按要求開展認定小組的討論評審工作,評審過程是否規范;認定結果是否經過公示;是否及時將補助資金發放給學生;是否按要求做好助學資料存檔工作;是否按要求及時做好資助系統信息錄入和數據維護工作等方面。同時,為強化各助學項目的績效評價功能,進一步促進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逐步完善學生資助工作,各鎮(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學校(園)要積極開展滿意度調查活動,在各助學項目學生(家長)簽領補助資金時,要同時提供滿意度調查表,由學生(家長)不記名填寫,并將收集的意見和滿意度情況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九、按要求及時報送材料

  各鎮街和學校(園)要按工作時點和節點開展工作,并及時將工作材料按要求上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具體報送的材料、時間及要求詳見附件11《東莞市中小學校(園)助學工作材料報送情況表(2020/2021學年)》)。


  附件1:東莞市2019-2020學年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工作方案.zip

  附件2:東莞市困難學生財政性助學政策一覽表.xls

  附件3:東莞市戶籍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學生助學補助市鎮財政負擔比例表.xls

  附件4:東莞市中小學校(園)助學工作時間節點安排表(2020-2021學年).xls

  附件5:關于XXX同學家庭經濟困難情況調查報告(樣式).doc

  附件6:廣東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xls

  附件7:東莞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申請表.xls

  附件8:廣東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分析表.xls

  附件9:東莞市貧困學生享受財政性助學補助一覽表(各學段).zip

  附件10:東莞市在校學生享受非財政性助學補助一覽表(2020-2021學年).xls

  附件11:東莞市中小學校(園)助學工作材料報送情況表(2020-2021學年).xls

  附件12:滿意度調查.zip

  附件13:參考文件.zip



東莞市教育局辦公室

 2019年8月26日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