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根植莞邑,傳承匠心”2025年清溪鎮中小學“一校一品”藝術展在東莞市海德雙語學校開展。此次藝術展不僅集中展示了清溪鎮各中小學校在本土文化課程開發方面的顯著成果,更是對學校美育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檢閱。鎮領導姚志發到現場觀展。
此次藝術展匯聚了全鎮16所中小學校的文化藝術作品,每所學校都圍繞各自獨特的“一校一品”特色課程體系,精心挑選并展示了最具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這些作品或細膩溫婉,或粗獷豪放,無不體現了學生們對莞邑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熱愛,更展現了他們在藝術創作上的無限創意和才華。
其中,清溪中學、中心小學、第一小學、第二小學、第三小學分別圍繞“莞邑風情 水墨智現”“麒麟獻瑞,美術表達”“客家墨韻,中國畫”“莞邑文化·3D呈現”“莞邑民居 陶藝呈現”等主題形式,生動再現了莞邑地區的建筑風貌、民俗風情和城市發展歷史。
清溪晨光學校的非遺魚燈制作以“中國魚之舞:非遺魚燈舞”為特色課程,將傳統的魚燈舞與現代美術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們在制作魚燈的過程中,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魅力。
海德雙語學校和大立學校分別展示了扎染藝術的獨特魅力。海德雙語學校七年級5班的湯煜晨同學表示,海德學校的設計融合了上衣和下裙的扎染工藝,云肩則是同學們自己手繪的,這一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設計理念,不僅提升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更讓他們在創作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此外,華晨外國語學校與聯升小學的錫紙浮雕畫也備受關注。華晨外國語學校以“‘錫’奇古怪——錫紙浮雕畫”為特色課程,學生們利用錫紙這一特殊材料,通過剪、折、貼等手法,創作出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浮雕畫作品。聯升小學則以“莞邑古韻·‘錫’奇古怪”為主題,將錫紙浮雕與莞邑文化相結合,展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當天正值東莞市“品質課堂·融合創新”東南臨深片區小學教學視導活動在海德雙語學校舉行。參與視導活動的鳳崗鎮、塘廈鎮、樟木頭鎮等鎮的老師們也利用活動間隙對藝術展進行了參觀。東莞市小學美術教學能手、塘廈鎮小學美術兼職教研員張鵬表示,清溪鎮在一校一品上確實下足了功夫,每個學校的作品都各具特色,充分展現了學生們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和藝術創作的才華。
此次“根植莞邑,傳承匠心”藝術展由鎮教育管理中心舉辦,將一直延展至5月31日,不僅為清溪鎮各中小學校提供了一個展示本土文化課程開發成果的平臺,更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和借鑒的機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清溪鎮將繼續抓好特色美育工作,為打造具有莞邑特色的教育品牌筑牢基礎,推動美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