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開新沙南糧油加工制造產業板塊_產業特色_中國東莞沙田鎮欄目正文頁面,本頁面是由1個導航區、3個正文區共計4個區域組成,定位到正文區請按Alt加6鍵,操作幫助請按Alt加問號鍵。
無障礙
關懷版
分享到:
央視味道欄目《原味鄉間·東莞篇》解鎖傳統手藝下的沙田風味
  • 2022-12-30 19:23
  • 來源:本網
  • 【字體:    

  12月25日晚,CCTV-10央視科教頻道《味道》欄目播出了《原味鄉間·東莞篇》,聚焦東莞河涌縱橫、山海相望地貌下的美味食材,探訪隱藏在鄉鎮之間的各路烹飪高手,探索平常食材傳承下來的古老絕活兒手藝。

  疍家夫婦在家門口的小河里捕獲魚蝦,他們有哪些烹鮮的妙招兒?用魚肉做“面皮”,中堂人的小魚包有多講究?蜆肉粥鮮香爽滑,道疍人會有怎樣清洗蜆子的絕活兒?用豬肥肉釣蟛蜞,用刀來削香蕉皮,麻涌人烹制香蕉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方式?《原味鄉間·東莞篇》將沙田鎮的雜魚煲、中堂鎮的魚包、道滘鎮的蜆肉粥、麻涌鎮的青香蕉燉鴨各式菜品逐一道來,詮釋了東莞水鄉風味美食及獨特風情,激活了人們對這座“國際制造名城”之外的人文印象。

  本期節目時長為30分鐘,通過3串聯4個莞邑美食故事,從稀松平常的當地食材、傳統的烹飪手藝等方面展現了東莞的物產風貌、飲食文化、市民生活、歷史傳承及人文精神,也折射了城市飛速發展之外熠熠生輝的傳統飲食典籍。節目于12月25日18:54在CCTV-10央視科教頻道首播,12月30日12:49重播,并在央視頻、央視網等網絡平臺推出。

  沙田鎮·雜魚煲

  沙田疍家人獨特的烹鮮方式

  在東莞市沙田鎮,縱橫交錯的河道編織起一張細密的水網,這里是當地疍家人的聚居地。

  隨著時代的進步,有著“水上居民”之稱的疍家人,早已上岸安家。對郭旺娣和陳炳權老兩口兒來說,總是無法忘懷昔日的水上生活。趕上捕魚期,夫妻二人就會在家門口的小河里捕魚捕蝦。

  幾十年的捕魚經驗,讓陳大叔對水下魚兒的活動了如指掌。他說,羅非魚喜熱怕冷,在20到30攝氏度的水溫中最為活躍。于是,夫妻倆就頂著中午的大太陽出來撒網捕魚。也許是對魚兒太過了解,陳大叔將長約50米的粘網下去之后,回頭收網的時候就有了收獲。

  羅非魚是廣東地區最為常見的魚類之一,它肉質鮮美,肌間小刺不多?;洸藦N師精通它的各種烹飪方法。魚片既可以在熱水中燙至微卷,淋上醬料,吃其脆爽的本味。也可以用熱油激發魚肉與辣椒的香氣,鮮嫩爽口。而羅非魚魚皮可以用來涼拌,脆韌彈牙。不過,在疍家人手里,新鮮的魚蝦也會被制作成干貨,追求其另一種風味。

  那么,疍家人會有怎樣獨特的烹鮮方式呢?

  羅非魚干先要浸泡、回軟。在郭阿姨的疍家烹鮮秘籍里,五花肉跟水產干貨是絕妙搭檔。五花肉粘滿醬油,鋪在魚干和蝦干上,再淋上一勺廣東人最愛的花生油,點綴少許姜絲。

  郭阿姨說,五花肉蒸魚干咸淡適中,頗有嚼勁,是孩子們最喜歡吃的一道家常下飯菜。一鍋燉煮的雜魚煲則更加精妙!水開之后下魚,大小不一、品種各異的魚湊在一鍋燉煮,這種鮮上加鮮的味道疊加,讓簡單的雜魚煲,有了不簡單的味道。將親手捕獲的食材做成美味,與孩子共享晚餐,是老兩口兒期待的開心時刻,但美好往往也會事與愿違。

  居住在高速發展的城市,老兩口和孩子的生活節奏已經拉開了距離。這一桌愛意滿滿的魚鮮美味,便成了互訴衷腸,回味時光的情感紐帶。

  好食材寓巧思

  莞人技藝驚艷《味道》欄目組

  郭姨和陳叔時常在陽臺上,望著拔地而起的高樓和大橋心升激動。生活雖然在改變,但疍家人的鮮美味道卻意猶未盡。黎阿姨和兒媳阿君和用心經營著自家的魚包小店,這門手藝在下一代的生長中如影隨形。葉大叔高超的絕活兒讓一碗蜆肉粥彌足珍貴。

  善于將平凡食材巧加利用,創造出意想不到的驚喜,是《味道》欄目組對東莞鄉間美食的一大印象。欄目組攝影師高崢講道:“我也是第一次發現用香蕉來做菜的,感覺到特別有意思,對于拍攝而言也算是個挑戰與創新?!币坏赖廓毺氐南憬睹牢?,體現了當地人對家鄉食材在烹飪中的奇思妙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成就一方風味,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熱情、淳樸、善于動腦筋”是央視《味道》欄目導演邢峰對東莞美食人的印象,“東莞人民十分珍視好食材,不同身份的人會用不同的做法詮釋著對食材的理解,人們也會根據時代的不同創新食法?!睎|莞很現代,它是我國發達的制造業基地,但東莞又很傳統,古老的技藝并沒有被喧囂掩蓋,反而在城市里熠熠發光。大隱隱于世,秉承傳統的手藝人在寧靜之地發光發熱,為現代城市注入著返璞歸真的氣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