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開新沙南糧油加工制造產業板塊_產業特色_中國東莞沙田鎮欄目正文頁面,本頁面是由1個導航區、3個正文區共計4個區域組成,定位到正文區請按Alt加6鍵,操作幫助請按Alt加問號鍵。
無障礙
關懷版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街鎮 > 中國東莞沙田鎮欄目 > 聚焦沙田 > 沙田要聞
分享到:
沙田“詩意”密碼高質量發展硬實力與文化魅力交融共生
  • 2025-06-03 15:46
  • 來源:本網
  • 【字體:    

  5月30日晚,“大沙田放歌”端午詩會在光影水幕中圓滿落幕。這場晚會的“出圈”,恰似一面鏡子,折射出沙田如何以文化為紐帶,在經濟、民生、生態、城市更新等多個維度實現高質量發展。沙田鎮正以獨特的“詩意”,向外界傳遞其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書寫著新時代的轉型答卷。

  經濟硬實力撐起“詩意沙田”

  沙田的“破圈”密碼,藏在經濟硬實力的澎湃脈動里。沙田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說話: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75億元,規上工業產值首次沖上554.2億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三;進出口總額連續三年穩居全市第二。這組數字背后,是沙田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躍升的清晰軌跡。

  近年來,沙田鎮依托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加速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精準招引智能機器人、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低空經濟、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優質項目,謀劃培育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項目。同時,62家企業成功申報國家高企、8家企業獲評省級專精特新、45家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巨正源獲評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新增一家上市后備企業,“沙田制造”的氣候正在加速成型。

  此次詩歌晚會不僅是文藝盛宴,更是沙田向外界遞出的“城市名片”,讓投資者看到這里不僅是產業高地,更是投資興業的熱土。

  沙田城市“更新”

  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2025年開年,沙田鎮濱江路的華麗轉身就給了居民一個大驚喜。這條曾經的“功能單一、設施陳舊、景觀雜亂”的交通走廊,如今變身智慧景觀大道,更成為展示沙田形象的“迎賓路”。

  濱江路只是沙田城市更新的一個縮影。交通網絡的“破繭”是最直觀的改變:沙田大橋的建成,打通了沙田與立沙島交通聯系的阻礙;鎮標路口啟用紅綠燈,采用“單口放行+待行區”及“行人二次過街”模式,大幅提升了車輛運行效率;港口大道帶狀綠廊與交通品質的提升工程正加速推進,項目完工后將實現交通網絡與生態景觀雙提升……

  詩歌晚會的光影勾勒出沙田的輪廓,而鏡頭之外,是沙田這些年來“脫胎換骨”的城市進化史。詩會上那首《大沙田放歌》之所以打動人心,正是因為每個沙田人都真切感受著這些變化——它們不是效果圖上的規劃,而是每天經過的道路、就讀的學校、散步的公園。

  全力以赴辦好民生工程

  讓幸?!凹铀佟?讓生活“加溫”

  晚會上,一首《橋》引發共鳴:“每一座橋都是新生的臍帶,將孤島連成大陸,讓潮汐臣服于腳步?!痹娋浔澈?,是沙田民生福祉的跨越式提升。沙田的“詩意”,不在于華麗的辭藻,而在于它讓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變化、觸摸到溫度、看得到未來。

  近年來,沙田大力推進教育、醫療、交通等民生工程:東莞灣區中學正式動工,第二小學完成階段性加固升級;高水平籌備沙田醫院新院,沙田醫院透析中心及大泥、齊沙、橫流社衛服務站投入使用……曾經的“水鄉孤島”,如今已蛻變為15分鐘優質生活圈覆蓋的現代化城鎮。

  民生溫度,正是沙田高質量發展的最好注腳。沙田用實打實的投入證明:經濟發展的最終落點,是讓每個沙田人民都能感受到“生活在變好”。

  以文化賦能為筆

  讓本土文化涌起時代浪花

  作為疍家文化發源地之一,沙田鎮持續深入挖掘梳理、傳承保護疍民文化,使其成為沙田的文化品牌。沙田咸水歌和疍家婚俗已成功申報為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掛牌成立“東莞市咸水歌保護傳承基地”。同時,沙田鎮疍家文化藝術中心獲評市首批非遺主題館,出版《莞脈·沙田疍民口述史》,并連續舉辦十四屆“沙田咸水歌會”。

  在沙田,文化遠不止于藝術層面的表達,它更是城市精神的體現,是推動社會和諧、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沙田將“疍家文化”“龍舟文化”“莞草文化”等本土元素融入城市規劃與品牌塑造,策劃打造“沙田印象 水韻疍家”文化IP。同時,精心制作《疍家風云》網絡動畫大電影,擦亮特色文化名片。舉辦端午詩會、龍舟賽等文體活動,啟動文體社區和圖書館建設,以文體賦能幸福生活。加強旅游策劃及城市推介,精心設計沙田旅游形象LOGO,探索推出沙田手信、疍家宴,積極引進大型主題樂園、海洋溫泉親子酒店等文旅項目,打造灣區生態旅游度假區。

  與此同時,沙田鎮主動搭建多元平臺,借助詩歌創作、龍舟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文化化作城鄉治理的柔性紐帶,構建起政府、企業、市民共同參與的“文化共同體”,讓每一個人都能在這片文化的沃土上找到歸屬感與認同感。

  生態共發展一色

  沙田“生態賬” 算出發展新高度

  晚會的舞臺背后,是沙田十年磨一劍的生態修復實踐。沙田鎮以“水”為機,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讓底色更加青綠,讓成色更加宜居。

  如今,西太隆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通過河道整治、新建景觀節點碧道等,以龍舟文化為脈,串聯各區特色,使西太隆河成為展現城市面貌、感受活力水岸的都市門戶廊道;14公里的穗豐年生態景觀綠廊,吸引了大量白鷺、水鳥等野生動物覓食、棲息、繁衍,呈現了“曲水蘆葦蕩、鳥憩紅樹林”的唯美景觀,成為詩歌中鮮活的意象……往昔“出門見水、舉步登舟、魚翔淺底、荷藕飄香”的綠色水環境正逐步實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