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新課程標準對育人模式的革新要求,深度踐行“溪潤教育”辦學理念,展現“溪潤五階課程群”建設成果,4月24日,清溪鎮第二小學舉辦“溪育萬象 五育潤新”教學開放日活動。本次教學開放日以“課程·技術·實踐的全域創育”為主線,吸引了全鎮170余位教育工作者及多位教育專家齊聚一堂,通過成果展、實踐體驗、學科課堂展示及校長圓桌對話四大模塊,生動呈現學校五育融合的創新實踐。
活動首站“全域創育成果展”以圖文展板、學生作品為載體,詳細解析“溪潤五階課程群”構建邏輯。該課程群以“每一滴水都亮晶晶”為育人目標,分“探溪、護溪、創溪”三階路徑,融合地域文化、學生發展與社會需求,打造“根系-枝干-枝葉”一體化的課程生態。如中段 “護溪” 課程開展水庫監測站實踐、河岸徒步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與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與社會責任感;高段“創溪”課程則以跨學科項目(如契爺石水庫治理研究)培養創新思維與責任意識。
清晨,校園內“少年交警隊”以規范指揮與溫暖微笑展現責任擔當;非遺麒麟舞與啦啦操創新融合,贏得滿堂喝彩;航模展演、客家涼茶禮儀實踐、古箏演奏等活動中,學生以行動詮釋德、智、體、美、勞深度融合。校長鄧志林表示:“五育不是割裂的標簽,而是如溪流般自然浸潤學生成長的每個細節?!?/p>
跨學科課堂成為開放日亮點。陳秀明老師執教的語文課《清溪的春天》帶學生采風春日田野,以優美筆觸書寫鄉土情懷;朱汝嫻老師執教的數學課《山水清溪 健康“客”餐》將卡路里計算融入客家食譜設計;陳曉玲老師執教的英語課《Seasons in Qingxi》以沉浸式的四季探秘之旅,探尋清溪的生態密碼與文化記憶;劉曉敏老師執教的道法課《富起來強起來》通過清溪鎮40年變遷案例,感悟改革開放偉力。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亦深度融合本土文化,如謝泳熠老師執教的美術課,《閃亮眼睛會說話》將藝術與生命教育深度融合,在同伴互評中引導學生破譯眼睛傳情密碼,實現“以美啟智”的生命教育實踐;余興邦老師執教的音樂課《旅行青蛙-溪音之旅》,通過角色扮演“旅行青蛙”,在經典旋律中模擬溪流蛙鳴,于趣味互動中領悟兩棲動物保護與生態平衡的共生之道;王軍彥老師執教的體育課《多種形式的接力跑》,以游戲情境為載體,讓學生在技術訓練與沉浸式闖關體驗中深化了規則意識,培育協作共贏的體育精神?! ?/p>
在課后,各科組分別進行了講座活動。語文科組朱淑敏副書記作了《春風“習”來,“研”途俯拾皆芳華》的講座;數學科組長陳春雨作了《當數學遇見生活: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設計策略》的講座,英語科組長張麗思老師作了《小學英語多模態閱讀教學:二位三段四環模式的構建與實施》的講座;思政科組長劉志才作了《以議啟思,知行合一 ——小學道法課議題式教學模式初探》的講座;美術科組長鄒運軍作了《筆尖上的“教”與“學”:小學國畫教學中的困惑與解決方案》的講座;音樂科組梁發老師作了《周歌飛揚潤心田——小學每周一歌的校本化實施經驗》講座;體育與健康科組林英才副主任作了《以研促教,教研相長一一體育與健康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的講座。
教育創新論壇上,肖偉平副校長以《每一滴水都亮晶晶——“溪潤五階課程群”建構與實踐》為題,分享課程頂層設計邏輯;鄧志林校長以《“溪潤教育”辦學理念建構》為題,介紹學校的辦學思路。特邀專家尹鳳葵(莞城中心小學校長、東莞市基礎教育領軍人才)結合“悅納至正”辦學理念,強調“課程改革需扎根學科文化,延展生活實踐”;鐘曉宇(長安鎮中心小學校長、東莞市基礎教育領軍人才)則推介“藝慧課程”體系,倡導“跨學科學習賦能學生核心素養”。兩位專家與清溪二小團隊圍繞“如何讓每一滴水折射教育之光”展開對話,為區域教育創新提供新思路?! ?/p>
“教育當如溪流,既要滋養個體的萬千氣象,更需匯聚成潤澤未來的澎湃江河?!鼻逑偟诙W以“溪潤”文化為魂,通過課程群重構、五育融合與實踐創新,書寫了新時代育人答卷。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溪潤教育”品牌,為培養“清正若水、智慧如流、情懷似源”的新時代好少年探索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