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清溪鎮鐵場村廣緣庵,東江縱隊在此設立干部訓練班,以訓練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黨政軍各方面的干部,見證了清溪的烽火歲月。
80年后的今天,這個曾經的山區小鎮重煥新生,“光電硅谷”燦然崛起,已成為大灣區光電通訊產業的重要一極。
歲月不居,奮斗不息。80年過去,清溪大地早已換了人間。如今,走過一條路、看過一處紀念館、經過一個舊址……重溫歷史不僅是為了緬懷先烈,更是為了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如今的繁榮,見證了清溪從“切薯片”到“切芯片”華麗蛻變。在產業轉型加速躍遷變革中,清溪審時度勢,搶占新能源“新賽道”,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奏響了奮進的昂揚樂章。
轉型升級
成就珠三角“光電硅谷”
走進位于清溪葵青路的東莞市顯隆電機有限公司車間,看到技術工人正熟練操作機器對軸承座進行加工?!爱a品誤差必須小于五分之一根頭發絲,而這種程度的誤差還只是粗加工階段,后續還要繼續進行深度加工,讓產品的精度更高?!痹摴靖笨偨浝砗喯嗳A說,顯隆電機專業研發、生產高精密電機設備核心零部件,屬于光電通訊產業中的基礎企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穩居全國行業前列。
在清溪,像顯隆電機這樣低調而又實力雄厚的光電通訊企業不在少數,它們共同鑄就清溪光電通訊產業的脊梁。
清溪,為什么會聚集如此眾多的光電通訊企業?究其原因,其實并非偶然。光電通訊產業對生產環境有非??量痰囊?,坐擁青山綠水的清溪,自然就成為了光電通訊產業廠家的首選投資地。
而在抗戰時期,坐擁青山綠水的清溪引來日寇的覬覦。1944年3月至6月,日寇為盡快修通廣九鐵路,來到清溪砍伐松木用來做火車枕木。飛鷹隊按東縱指示,在此圍繞敵我砍樹與反砍樹展開激烈的斗爭。最終,廣九鐵路不能順利通車,使日寇打通“廣九線”的企圖成為泡影。
在上世紀,清溪還曾由于地理及交通等因素,被稱為東莞的“西伯利亞”山區小鎮,在招商方面捉襟見肘。當時,清溪鎮黨政領導干部審時度勢,瞄準電子電腦行業進行大招商,“搶”回了電子電腦的部分龍頭企業。隨著國際知名的光寶、NEC、光平、實盈、群光等電子企業在清溪投資設廠,為其提供零配件的“上游產業”、周邊產業及協辦廠商也紛紛跟進。清溪完成了從“切薯片”到“切芯片”華麗蛻變。
如果說清溪早期引進的電子電腦產業是“搶”來的話,那么清溪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光電通訊產業集群崛起則是給“逼”出來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清溪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清溪鎮許多傳統的電子電腦企業生存壓力加大,從業企業數從2007年最輝煌時期的256家,減少到2014年的187家。痛定思痛,清溪開始著手布局產業的轉型升級,制定了打造特色型工業和高標準建設光電通訊產業集聚區的發展目標。
一家家企業轉型升級成功帶來了強勁的示范效應。飛宏電子從生產手機充電器,到生產新能源充電樁配套產品。再如,湘華五金從大型計算機機柜生產,到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池配套材料的轉變。
數據是最精練的體現,最直觀地反映出清溪在邁入“光電硅谷”時代后所迸發出的生機。光電通訊產業已成為清溪第一大工業支柱,正在為清溪發展升級、跨越式崛起提供日益強大的內生動力。據統計,當前清溪全鎮共有光電通訊相關企業1500家,規模以上光電通訊相關企業近400家。產品涉及LED、光伏太陽能、新型顯示器、無線通訊設備、手機及相關電子元器件等,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集群。
歲月不居,奮斗不息。昔日東縱抗戰80年已然過去,清溪大地早已換了人間。近年來,清溪鎮圍繞“融合先鋒、智美清溪”的戰略目標和價值追求,加快崛起產業大鎮,匠心雕琢生態大鎮,傾情打造文化大鎮,一躍成為全國百強鎮。
2022年,清溪的GDP達到363.8億元,位居全國百強鎮第33名。全鎮規上工業企業達831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16家,專精特新企業達89家,形成了光電通訊、嬰幼童玩具、新能源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毫無疑問,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清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再謀支柱
搶占新能源“新賽道”
1944年11月,中共路東縣委成立,隨即在清溪鐵場舉辦開辟山區政權訓練班和黨員骨干訓練班, 對140多名黨政軍干部進行訓練。學員畢業后,組成兩個工作隊,稱為鐵流工作隊和洪流工作隊。
當時,根據地注重經濟、文化教育、統一戰線等工作。因此,中共路東縣委派出鐵流工作隊和洪流工作隊分赴清塘區和常平區,發展黨組織以及民兵和農會組織,建立民主政權,發動群眾參軍,開展減租減息,發展生產,為最終奪取抗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前,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角已經響徹南粵大地。清溪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精神,闖難關、涉險灘、蹚新路,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再創清溪新奇跡。
守住優勢產業,培育新興集群。近年來該鎮新能源產業產值在全鎮總產值的比重不斷增大,新能源產業是清溪鎮大力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溪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清溪鎮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立新柱、促轉型”“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等工作部署,搶抓“雙碳”戰略大背景下新能源產業的風口機遇,全力以赴精準招商,挖掘存量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增資擴產潛能,努力在戰新產業“新賽道”上賽龍奪錦、走在前列。
位于清溪鎮的廣東銘利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銘利達”),是中國精密結構件智能制造行業的領軍企業。2015年,隨著國家《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企業創始人陶誠宣布一個重要決定:切掉燃油汽車零部件業務,將重心放在新能源汽車結構件業務上。
憑借多年練就的強大“內功”,切換新賽道的銘利達仍舊保持著持續成長,并迅速形成光伏+儲能+新能源車“三駕馬車”齊頭并進新格局。2019年-2022年,企業年復合增長率達33.24%。
銘利達切換新賽道發展新能源領域只是清溪鎮招引、培育新能源產業的一個縮影。隨著朗泰通、吉瓦森林、宜安液態金屬、康特等多個新能源項目落地建成投產,新能源產業將成為清溪另一支柱產業。清溪鎮經濟發展局負責人說,目前清溪鎮新能源企業共有56家,年產值135.8億元。在建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將達到50億元。
放眼未來,600億級光電通訊、300億級嬰幼童玩具和200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必將為清溪經濟社會注入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