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限空間作業成為行業高風險點,有限空間事故頻發多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多起事故暴露出企業安全意識淡薄、主體責任落實不緊不實、培訓教育流于形式、作業審批制度落實不到位、應急救援處置不當、科技手段監管薄弱等問題。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有限空間安全管理,清溪應急管理分局從“人防、技防、物防”著手,大力推進全鎮有限空間作業場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低成本、高效能、精益化”的可視化有效監管,進一步提升事故防范能力。截至目前,已投入運行16家、安裝調試54家,進度為85.37%。
排查梳理 摸清點位 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針對近期各地有限空間安全事故多發頻發的情況,清溪應急管理分局早謀劃、早部署,迅速組織召開局務會議,分析研判當前全鎮安全生產形勢,要求各股室結合當前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及工貿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基礎提質專項行動,在此前摸排掌握底數基礎上,對全鎮涉有限空間作業企業再摸排再梳理,特別是對有限空間種類、管理情況、有限空間作業類型、頻率、外包作業開展情況等信息進行詳細記錄,為進一步準確掌握全鎮工貿企業有限空間點位分布情況,實施動態管理提供數據支撐作用。
實地調研 全盤考量 選擇最優實施方案
清溪應急管理分局組建工作推進小組,直奔企業解決問題,與各涉有限空間作業企業座談調研,收集各企業日常有限空間場所安全管理難題,實地察看有限空間作業場所。經多方調研,借鑒兄弟鎮街經驗,尋求最優解決方案,最終應急管理分局敲定了視頻實時監控方案,利用??低旵S——H5攝像機接入螢石云視頻平臺,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區域實時監控。該攝像機成本近百元,具有成本低,無需月租的特點,可實現全年365天實時監控,且攝像機具備AI識別功能,如有人員進入設定的有限空間區域就會有報警提示,可有效防止作業人員未經審批進入作業場所,從而預防有限空間安全事故。
因地制宜 逐家調整 科學設計預警區域
考慮到當前清溪鎮有限空間場所類型多樣,面積大小不一,倘若使用統一化、標準化的監測系統,則不能高效發揮有限空間在線視頻監控作用。為進一步避免出現預警亂報、漏報等問題,確保時效性和精準度,視頻監控安裝后,預留兩周的設備調試期和企業適應期,安排專人跟進調試,實地繪制檢測區域,設置預警功能,并就相關技術細節進行答疑和說明,確保企業會用、能用、用好視頻監控系統。
專人負責 實時監控 推動安全治理向事前預防轉型
多起事故證明,事后“救”不如事前“防”。對此,清溪應急管理分局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精神,將視頻系統平臺接入鎮委應急指揮中心,由專人24小時實時監控。視頻監控識別有人經過,將報警信息同步傳送至該企業負責人、屬地村(社區)安全辦、應急管理分站及應急管理分局,實現四級共同監管。同時,通過三級工作群、無線對講、值班電話等方式,調動專職安全員、村(社區)安全辦人員趕赴現場核實。如作業前未向屬地村(社區)報備進行作業,對查出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立案查處,督促指導企業限期整改閉環,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有效解決有限空間作業事前安全監管動態感知難、違法取證難的問題。
推行有限空間視頻監控是清溪應急管理分局實現科技興安的第一步,下來,將向鎮村工業園、鋰電池、粉塵涉爆等重點監管企業全面鋪開,強力推動清溪鎮工貿行業作業場所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將“非現場”監管作為全覆蓋監管的輔助手段,全面提升安全生產風險防范化解能力和安全監管能力,全力維護轄區內安全穩定大局。
延伸閱讀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在有限空間作業,往往容易因為通風不良,導致有毒、易燃氣體的積聚和缺氧等,造成有限空間人員傷亡事故;同時,由于內部固有風險,產生危害時,人員不便于逃離或救援。
《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應急管理部令第10號)第十三條,存在硫化氫、一氧化碳等中毒風險的有限空間作業的工貿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一)未對有限空間進行辨識、建立安全管理臺賬,并且未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的;(二)未落實有限空間作業審批,或者未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要求,或者作業現場未設置監護人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