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隨著深交所東莞基地揭牌,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意味著深圳證券交易所與東莞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圓滿結束。
儀式的結束,卻是“新”的開始——在東莞奮力推動成為全國第15個擁有萬億GDP和千萬人口城市的“雙萬”城市背景下,雙方合作將向著縱深化、常態化、立體化方向推進。一方面,深交所發揮樞紐作用和平臺功能,提升“在地化”服務能力,服務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堅持以“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為城市定位的東莞,也將持續壯大資本市場“東莞板塊”,為科技創新提供資本源泉,為先進制造插上金融翅膀。
更加全面深入的交流合作
上市公司是地方經濟的縮影,上市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是一個區域經濟活力的重要參考指標,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經濟實力和活躍度。
“東莞制造”聞名世界,而先進制造業則在東莞的上市企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從1994年第一家東莞宏遠工業區股份有限公司敲鐘上市,到目前我市境內外上市企業達65家,總市值超過5600億元。其中,東莞A股上市公司共計45家。45家企業大都來自先進制造業,同時也是各自行業的“隱形冠軍”。
不過這一數據相較于東莞過萬的規上工業企業而言,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且東莞上市公司整體市值體量,較同級別城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上市企業如同區域龍頭,龍頭強則城市筋骨壯,上市企業如何擴容提質成為東莞一直思考的問題。
實際上,近年來東莞鉚足干勁、逆勢突圍,大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建立市鎮聯動的企業上市綠色通道,創新方式協調解決企業上市遇到的各種難題,孕育上市公司成為城市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笆濉币詠?,東莞A股上市企業從23家快速增長到45家,僅2020年一年就有17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和過會,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新增A股上市企業7家,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繼續保持強勁的勢頭。
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與東莞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上,深圳證券交易所方面表示,深交所將按照證監會部署要求,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此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加強與東莞市全方位的對接服務,發揮好樞紐作用和平臺功能,提升“在地化”服務能力,促進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有效對接,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引導資本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的優質東莞企業聚集,服務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東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作出更大貢獻。
東莞市委市政府方面表示,目前東莞有36家企業在深交所上市,深交所成為東莞企業的上市主要聚集地,服務推動東莞資本市場發展成效顯著。接下來,希望雙方開展更加全面深入的交流合作,做優做強深交所東莞基地,深化推動企業上市發展三年行動鯤鵬計劃,支持東莞企業利用各類創新金融產品進行直接融資,持續推動資本市場“東莞板塊”擴容提質。
鯤鵬計劃的結對傳幫帶
除了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現場舉行了深圳證券交易所東莞基地揭牌,并進行了鼓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獎勵資金頒發儀式,東莞市金融工作局、東莞上市公司協會與有關證券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東莞市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結隊共建項目簽約等系列儀式。相關合作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推動東莞資本市場蓬勃發展、合作共贏。
結對傳幫帶,互促共發展。其中,引人關注的是第一期“鯤鵬計劃”結對共建簽約儀式,十家東莞擬上市公司與十家東莞上市公司現場簽署結對共建合作備忘錄。
市上市公司協會會長林海川表示,為貫徹落實《東莞市推動企業上市發展三年行動鯤鵬計劃》,加快東莞資本市場提質擴容,推動我市企業成功完成并購重組或上市發行,為東莞市建設創新產業集群發展助力。市上市公司協會利用會員單位上市經驗和自身的平臺優勢,開展“東莞市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結隊共建活動”。目標是在2023年,在被結對共建的擬上市公司企業中有15-20家企業向滬深交易所遞交上市材料。
林海川表示,市上市公司協會以及會員單位將通過多種方式服務擬上市企業。例如,以“傳、幫、帶”等方式,解決擬上市企業的疑難問題、業務發展以及其他所需的資源賦能;發揮多方溝通機制,舉行座談會。此外,該協會還將加強對東莞市各類鼓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政策宣導解讀,發揮好企業與政府有關部門中間對接人角色;同時將實施能力提升計劃,舉辦培訓活動、總結交流會,促使“結對共建”計劃落實?!笆猩鲜泄緟f會將站在第三方立場,解決擬上市企業在籌劃上市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協助企業成功完成再融資、并購重組或上市發行,賦予‘資源+資本’的雙助力,防范和化解資本化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問題?!绷趾4ū硎?。
“向老大哥學習!”擬上市公司企業廣東恒翼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守模對記者表示。與該公司結對共建的是宏川智慧,也就是市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單位。王守模表示,本次活動意義重大,企業要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加持,該公司將積極貫徹落實鯤鵬計劃,虛心向結對共建的企業學習,爭取早日登陸資本市場。
據悉,恒翼能成立于2018年,立足于新能源行業,定位于高精度檢測設備,是一家集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自主研發產品包括電池化成分容設備、電池組充放電循環設備、大功率電池組充放電設備、BMS檢測設備等,產品廣泛應用于電池廠、軍工、大型新能源汽車整車裝備廠、高端實驗室、高校和科研檢測機構等。該公司去年獲數億元戰略投資,已進入科創板上市輔導階段。
▲6月11日,廣東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
東莞企業的進取心
當前,東莞經濟發展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5000億元,預計今年能夠突破萬億元,成為全國第15個擁有萬億GDP和千萬人口的“雙萬”城市。
站上新起點,舞臺更寬廣。
在即將進入萬億元GDP的新賽道上,東莞提出堅持以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作為產業立新柱的“一號工程”。加快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全力開拓新的支柱產業發展空間,推動東莞經濟再立新柱。政知工作室觀察到,東莞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范疇,無論是從2020年的營收還是稅費,都呈現持續增長勢頭,顯示出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良好發展勢頭。隨著東莞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東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也將迎來發展良機,并將有望引領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是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加快打造先進制造之都。其中,持續壯大資本市場“東莞板塊”,為科技創新提供資本源泉,為先進制造插上金融翅膀,成為重要一環。
而東莞的最大信心和底氣,是東莞的上市企業池的“梯隊陣序”數據亮眼。
首先,東莞擁有17萬家工業企業,它們是東莞制造的“金字塔”底座,再往上走就是1萬多家規上工業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二,繼續往上就是超過63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接下來就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優、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目前東莞有79家企業入選國家“小巨人”名單,成績位居全國第10,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東莞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相比去年實現了翻倍,勢頭異常勇猛。
目前,東莞已累計認定14批共283家上市后備企業進行培育,資源儲備十分豐富,資本市場空間潛力巨大。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接下來,東莞將持續推動企業上市發展三年行動鯤鵬計劃,推動更多優質企業上市融資,推動更多已上市公司積極開展并購、資產重組、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力爭未來三年東莞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突破10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翻一番。
而對這座城市的企業和企業家而言,擁有勇往直前的進取心,愈發成為大家的共識。從過去的“要我上市”到現在的“我要上市”,許多企業勇于走出舒適圈,更加主動、更有意識加強科技創新,更積極探索科技造富的新路徑,背后凸顯的是借助資本力量擴張版圖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