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一月的賞花行活動已畫上句點,但清溪的山水仍以蓬勃生機延續著春日的約定。
主會場時代玫瑰谷內,2000余種月季持續綻放,全球30國珍品構筑的“十里香徑”靜待游人細品;分會場大王山森林公園中,百年禾雀花古藤蒼翠如故,野生群落仍可覓得晚開的花影。清溪河畔的各色花卉悄然綻放,銀瓶山5000畝短萼儀花正積蓄能量,潤楠步道2000畝天然林常年釋放著純凈負氧離子——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證明:清溪的花事,從來不是一場限定演出。
本屆賞花行活動首推的“禾雀花+月季”雙IP聯動,實為清溪生態厚度的集中呈現。大王山200畝野生禾雀花群落,得益于數十年封山育林的堅守;玫瑰谷月季的絢爛,扎根于長期生態改良的深耕。清溪正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生態定力,書寫全域旅游與鄉村振興互促共進的鮮活樣本,成為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的生動縮影。
本屆賞花行活動以九大活動構建起立體體驗矩陣:開幕式上非遺麒麟舞躍動春之盛典,客家風情舞蹈《繡》將山水人文織入藝術長卷;月季科普研學帶領親子家庭探秘花卉前世今生,漢服游園會讓桃花源煥發國潮新韻。玫瑰谷內,音符與花香共舞;美食嘉年華中,客家艾粄與文創雪糕碰撞出味覺奇旅。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清溪全域賞花旅游線路和清溪文旅招商項目的同步亮相。從禾雀花生態走廊到月季產學研基地,從濕地公園提升到古村文旅開發,清溪實現從“單點綻放”到“全域芬芳”的躍升,正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今年花事活動宣傳給力、組織有序、互動活躍、碩果累累。據不完全統計,活動共吸引游客近60萬人次到清溪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和賞花踏青?;顒娱_展以來,得到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央視新聞、央廣網以及南方日報、南方+,東莞日報、東莞+和廣東衛視、東莞廣電等30多家國家、省、市級媒體的持續關注,發布新聞專題報道50多個?! ?/p>
活動在珠三角地區取得較大的社會反響,進一步深化了“中國最美小鎮”的內涵,為“我們的節日”和“灣區周末IN東莞”錦上添花。一幅“美麗花?!迸c“投資藍?!苯幌噍x映的“雙面錦繡”,正逐步照進現實。
清溪的賞花地圖,早已突破節會時空界限。
登臨海拔818米的紫煙閣,春可瞰禾雀花海涌翠浪,夏能觀短萼儀花染紫霞,秋宜賞潤楠紅葉映碧空,冬可尋香梅傲霜立蒼崖。在“東莞天池”畔,“東莞第一瀑”四季飛珠濺玉;于爆石山“愛情石”前,晨昏光影皆為誓言增色;古芒果樹群落述說著六百年的生態傳奇,鐵場客家圍屋沉淀著客家文化的悠長韻味。
生態饋贈更催生特色產業版圖:莞香園千年莞香樹群飄散著文化記憶,生態園的四季瓜果牽引著田園鄉愁。從沉香精油提取到月季主題文創,從客家娘酒釀制到荔枝蜜的采擷,從麒麟系列產品的推出到“清溪手信”品牌打造,一條“以花為媒、依山興業”的產業鏈正蓬勃生長?;顒悠陂g,共有百家商家進駐賣場,售賣各種特色產品和美食產品。此外,以綠色、生態、原風味為主打的特色農莊在活動期間也表現搶眼,景區附近的餐飲業營業額平均增長3成多,周末的時候大多爆滿?! ?/p>
得益于“賞花行”效益,清溪第三產業特別是生態旅游產業的整體實力明顯提升,為農文旅融合提供了創新范式。
“清溪的山水與花鳥,太過美麗,即使‘開到荼蘼花事了’,亦是難以忘記。哪怕花落無聲,也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想起。邂逅你只需剎那,卻要用一生的時光去銘記?!薄 ?/p>
熱播劇《潛伏》原著作者、作家龍一曾經在飽覽清溪山水后說:“來一首經典爵士樂,再來一壺清茶,才配得上如此美景?!倍骷依钬炌ㄒ苍廊活}書:“嶺南最是此處好,載酒時作凌云游?!薄 ?/p>
盡管第十四屆賞花行活動已落幕,清溪的文旅革新步履未停。當最后一瓣禾雀花隨風入溪,清溪的土地已在孕育新的奇跡。這里的花開花落從不囿于日歷翻頁,正如對高質量發展的求索永無止境。讓我們相約——待明年春信至,再赴鹿城之約:看月季如何織就鄉村振興的云錦,聽禾雀怎樣吟唱綠水青山的詩篇。清溪的芬芳故事,永遠留有下一章待君共書?! ?/p>
那正是——
盛會終章韻未休,清溪四序待君游?! ?/p>
鹿城履約春常在,山色勻青畫境幽?! ?/p>
雙蕊辭枝香未歇,一城花事畫難工?! ?/p>
何妨長作簪花人,歲歲東風系客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