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綠的鐵矢嶺河蜿蜒流淌,岸邊的花草樹木在風中輕輕搖曳,空氣中散發著迷人的芬芳,漫步其中,人們可盡情享受著城市繁華之外的一處恬靜和美好。干凈整潔的公園,孩子們在古榕樹下開心地嬉戲玩耍,老人們在悠閑地下棋聊天……安靜又熱鬧,恬靜而和美,一幅幅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正在鐵松村徐徐展開。
典型案例
關鍵詞:“五大行動”
鐵松村位于清溪鎮東南部,毗鄰深圳市龍崗區、惠州市惠陽區,總面積5.6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3000人,常住人口約2萬人,下轄鐵矢嶺、松元圍、千秋嶺、禾長崗、鐘圍、水尾塅上圍、水尾塅下圍、深圳仔、缸廠及小近布10個村民小組。2023年,村組兩級總資產49927萬元,同比增長2.67%;總收入6508萬元,同比增長6.72%;純收入5003萬元,同比增長7.85%。
從地圖上看鐵松村,人們驚奇地發現,鐵松村的形狀就像一只栩栩如生的“麒麟王”,這或許就是對鐵松村深厚的麒麟文化底蘊的一個生動寫照。東莞麒麟看清溪,清溪麒麟看鐵松。鐵松村擁有深厚的麒麟文化底蘊,以鎮內國家級非遺項目麒麟制作(彩扎)、省級非遺項目麒麟舞等文化資源為依托,加上籃球文化、客家古村文化、農耕文化及工業文化等多種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
鐵松村黨委書記李德文表示,為深入貫徹落實鎮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鐵松村狠抓“百千萬工程”發展機遇,結合本村的區位、生態、產業和文化資源稟賦等優勢,將舉全村之力,以打造“一心、一軸、三帶、三區”為總體思路,通過實施“五大行動”,培育文化資源保育活化利用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村,努力構建經濟強、環境美、社會穩、民生優、融合度高的新發展格局,繪就出“和美鐵松,美美與共”的新藍圖。
據了解,“一心”是指:打造綜合服務中心——由鐵松村委會、鐵松村綜合服務中心、鐵松文化公園等形成的綜合服務中心;“一軸”是指:銀瓶路核心軸線——銀瓶路特色休閑和發展軸線;“三帶”是指:三條主題功能帶——北環路形成的生態防護帶、鐵松路形成的產城生活帶、鐵矢嶺河形成的濱水休閑帶;“三區”是指:三大主題功能片區——北部連片生態區、西南部產城融合區、東南部連片產業區。
2024年,鐵松村將重點建設銀瓶路(鐵松段)+鐵矢嶺榕樹公園升級改造項目、鐵松火麒麟文化旅游項目、村小組祠堂修繕項目……著力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以“工改工”為突破口拓展產業空間,加快推動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文化特色加快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城市更新、產業升級、城市配套完善。
書記訪談
“百千萬工程”是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在清溪“1610”典型引領工作體系中,作為全鎮被選樹的6個典型村之一,鐵松村立足實際錨定高質量發展,鐵松村如何借助“百千萬工程”實現高質量發展?怎樣實現文化的保育活化利用,帶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鐵松村黨委書記李德文表示,鐵松村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鎮“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結合本村的地域分布、產業發展、村容村貌、風土人情等特點,科學編制本村發展規劃,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通過實施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生態產業綠色發展、村組集體經濟發展、村容村貌提升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等五大行動,打造“一心、一軸、三帶、三區”,培育文化資源保育活化利用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村,努力構建經濟強、環境美、社會穩、民生優、融合度高的新發展格局,繪就出“和美鐵松,美美與共”的新藍圖。
產城融合,文旅產業發展有“勢頭”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李德文表示,鐵松村堅持“以工業立村、以文化為魂”,錨定“培育文化資源保育活化利用典型村”總體目標,依托鎮內國家級非遺項目麒麟制作(彩扎)、省級非遺項目麒麟舞等非遺資源,以及籃球文化、客家古村文化、農耕文化及工業文化等多種文化資源稟賦,委托專業團隊對文旅產業發展項目進行摸底、規劃發展,并對保育活化利用項目進行項目化處理,加快打造鐵松村的文旅品牌。同時在全鎮率先設計出了村形象標志,對樹立和提升鐵松村的綜合形象和城市標識、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擦亮麒麟文化品牌。鐵松村發揮麒麟文化品牌效益,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以麒麟為主題的商業廣場,借助麒麟文化的金字招牌,打造商業文旅綜合體,借助名氣、聚集人氣,大力發展“夜經濟”,聚攏村民的“財氣”,不斷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充分發揮麒麟隊的帶動作用,常態化舉辦“三大活動”(麒麟文化節、麒麟鬧新春、麒麟中秋攬月)、推動麒麟文化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開展麒麟制作、麒麟舞培訓等活動,積極選育麒麟文化愛好者,培養傳承麒麟文化的后備力量,全力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挖掘客家古村文化。祠堂是村民宗族的根,鐵松村將充分挖掘分布在各村民小組的祠堂文化資源,以培育祠堂文化為契機,動員全村鄉賢、華人華僑、企業家等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到典型村的建設中來,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優化升級祠堂、建設好村史館,注重收集村史村志材料,挖掘歷史人文故事,講好鐵松故事,保護和傳承好鐵松村的“根”文化,增強村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和傳承良好家風,凝心聚力,共建共享“和美鐵松”。
優化環境,村容村貌有“氣質”
“一河兩岸”景觀帶,全域特色景點、公園、綠地串珠成鏈,高品質“四小園”……鐵松村正一筆一畫勾勒“慢生活”的多彩圖景。
“提升人居環境,樹立良好形象,是我們一直以來努力在做的一件民生實事,也是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的一項重要工作。下來,我們將堅持規劃引領,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努力將‘藍圖’變成‘實景圖’,讓鐵松村的村容村貌既有‘顏值’,又有‘氣質’?!?/p>
李德文表示,鐵松村正加快推進銀瓶路(鐵松段)升級改造工程,將其打造成為鐵松村的“迎賓路”和“城市門戶”。項目現在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預計今年3-4月可以動工。
提質增效,村組經濟發展有“錢景”
產業興,則百業興。鐵松村始終堅持“工業立村、工業強村”的發展戰略。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高速發展,鐵松村也如珠三角大部分地區一樣,正面臨著土地開發強度高,發展空間不足和土地碎片化、利用效益低下的問題。
2023年以來,鐵松村通過強化村組土地資源統籌,緊密配合鎮有關部門合力推動“工改工”拓展產業空間,加快打造低成本現代化產業園區,承接優質產業項目落地建設。位于鐵松村的清溪鎮首宗可分割“工改M1”項目,總規劃占地24660.38㎡(37畝),總投資逾3.8億元的元鼎科創園項目建設于日前勝利竣工,并成功引進2家科技企業入駐,為鎮村工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此外,在深入挖掘存量和增量空間資源的基礎上,對全村進行“近、中、遠”期統一規劃,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機制,強化統籌,共同合作,加快推進“空間革命”,為承接優質產業項目、解決城中村居住難題、保障村民增收、提升人居環境等項目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李德文表示,接下來,鐵松村將進一步強化村組土地資源統籌力度,建立和完善村組利益共享激勵機制,加快推進現代產業園區建設。鐵松村擬在東南部統籌土地資源,合力打造現代化產業園,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進行大力招商引資,不斷促進鐵松村的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強村集體資產管理是保障集體資產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之一。鐵松村成立了物業管理小組,專門加強對村集體資產的管理,提升資產效益。截至目前,全村所有村集體物業均無空置,充分保障了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效。
厚植優勢,生態產業綠色發展有“成色”
鐵松村毗鄰深圳市龍崗區、惠州市惠陽區,北靠銀瓶山森林公園,東、南兩面皆臨水庫及濕地公園,擁有良好地理區位和生態優勢。如何發揮自然生態優勢,培育壯大生態產業綠色發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鐵松村要積極探索實踐的一項重要課題。
維康生態園是鐵松村生態產業綠色發展的一張招牌。李德文告訴記者,下來,將借助“百千萬工程”重要發展機遇,依托維康生態園現有資源優勢,打造一個面積約460畝的都市休閑農業園,集休閑采摘+農業觀光+科普研學為一體的周末休閑度假游目的地,主要滿足周邊村民、鎮民乃至東莞市等市民的市場需求,并結合“非遺”麒麟文化,安置麒麟周邊小品雕塑等,為弘揚客家麒麟文化營造良好的氛圍。
都市休閑農業園,以客家麒麟文化為內核,以休閑采摘、度假觀光、科普研學為形式,以農田為載體,發展田園農業觀光經濟。在農業生產、研學教育的基礎上,增加都市休閑功能,旨在挖掘農業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并推動農業生產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和演化升級,為市民提供休閑旅游、觀光采摘及文化體驗等服務,進一步擦亮生態“底色”,厚植產業“成色”。
另外,鐵松村現有300年以上的古樹、100年以上的古樹分布在各村民小組中,在加大古樹保護力度的同時,將活化利用現有的古樹+祠堂等資源,把古樹、祠堂、公園等資源串聯起來,打造鐵矢嶺村民活動帶,供村民休閑娛樂,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有“創新”
2023年以來,鐵松村黨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頭雁工程”建設為重點,狠抓黨風廉政建設,淬煉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突出選任標準、選任渠道、激勵保障,以提升末端執行力為結果導向,不斷推動村“兩委”班子隊伍優結構、提效能、促發展,積極探索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為“百千萬工程”建設筑牢組織保障。
李德文透露,鐵松村目前正在起草關于實施獎懲機制的相關方案,全面提升村“兩委”干部、村小組干部的“精氣神”,充分調度村組干部的積極性,大力營造勇擔當、敢作為、善作為、干凈干事、勇爭先鋒的良好氛圍。
鐵松村還積極組建志愿者隊伍,充分發揮“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何擁萍的“勞模精神”和志愿者精神,重點加強對弱勢群體的幫扶、關愛,讓他們更好地參與到共建共享的和美鐵松建設中來。
藍圖已繪就,關鍵在實干。在全省、全市、全鎮上下大力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機遇下,鐵松村將上下聯動,凝聚黨群力量,以時不待我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搶抓發展機遇,大力培育文化資源保育活化利用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村,為清溪構建更高水平城鄉融合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