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省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公布了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共有22個縣、110個鎮、1062個村入選,東莞入選首批典型鎮村名單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清溪鎮等10個鎮入選典型鎮,15個村(社區)入選典型村。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瞄準的是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服務的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今年是推進這項頭號工程的開局之年,首批典型縣鎮村具有標桿示范作用,更好地帶動全省122個縣(市、區)、1609個鄉鎮(街道)、2.65萬個行政村(社區)在不同賽道爭先進位。
為緊抓省、市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發展機遇,扎實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清溪鎮高度重視,積極構建工作體系、健全制度機制、明確重點任務、廣泛宣傳發動,推動“百千萬工程”實現迅速開局。根據清溪的功能定位、生態本底、人文底蘊和產業基礎,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和特色亮點,構建了“1610”典型引領工作體系,牽引全鎮“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1個融合發展綜合片區 打造清溪高質量發展“名片”
清溪鎮“1610”典型引領工作體系,明確打造1個融合發展綜合片區、打造6個典型村、抓好10大行動,集中資源力量培育一批典型,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工作經驗,牽引“百千萬工程”開局起勢、開局見效。
其中,1個融合發展綜合片區,即選取青湖片區,努力打造成為莞深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生態科創融合的集中展示區域,積極探索鎮與村、產業與城市、生態與科創融合的新路徑新模式,打造清溪高質量發展的“名片”。
莞深融合典型,在規劃引領、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城市品質、公共服務等方面向深圳學習、與深圳對接,形成融深發展優勢,打造融深發展樣板。
產城融合典型,加快青湖灣科創中心、米德蘭“工改M0”、富士工業城“工改工”、力合雙清創新基地二期等一批連片更新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通過改造提升,導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城融合。
城鄉融合典型,青湖片區在提升發展的同時,帶動周邊的青皇、三星、漁樑圍、大利等村城市更新、產業升級、城市配套完善,推動城鄉融合。
生態科創融合典型,充分發揮契爺石濕地公園、山水天地森林公園、廈坭河等生態優勢,以及青湖灣、力合雙清等平臺的作用,促進科研力量加速積聚、科創要素高效配置,推動生態科創融合。
打造6個典型村 在不同賽道爭先進位
綜合考慮發展基礎、特色亮點、片區分布等因素,在清溪鎮選取6個代表性強的村,堅持“揚優勢、補短板、強特色、促提升”,打造各具特色的和美鄉村典型,為全鎮各村(社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多元經驗借鑒。
鐵場村側重農文旅融合發展特色,統籌整合村內山、水、林、田、湖等豐富的生態資源,保護利用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山水融合·古韻田園”的美麗鄉村,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長山頭村側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特色,通過統籌村內農田資源、村內制造業轉型升級、獨特生態優勢,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產城人深度融合美麗鄉村。
土橋村側重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特色,堅持發揮村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打造黨建引領的和諧善治美麗幸福鄉村。
大利村側重產城融合發展特色,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開展整體規劃,推動產業發展提檔、人居環境提質、生活質量提升,打造“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產城融合發展典型鄉村。
漁樑圍村側重產業引領新型集體經濟多元發展特色,著力在引育新興產業、集體經濟多元投資、村級工業園改造等方面創新發展,打造產業引領新型集體經濟多元發展的典型鄉村。
鐵松村側重文化資源保育活化特色,以及麒麟文化、籃球文化、農耕文化等多種文化元素為依托,深入探索文化資源保育活化利用新路徑新模式,打造文化保育活化利用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典型鄉村。
抓好“十大行動”構建高水平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清溪鎮結合實際,聚焦10大行動,從產業、規劃、綠美、村容村貌等出發,細化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各相關職能部門,以鎮“頭號工程”力度全面推動“百千萬工程”有序實施,加快構建清溪更高水平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產業特色化發展,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鎮村規劃提升行動。強化規劃龍頭,抓住國土空間規劃、鄉村規劃、典型點規劃、關鍵專項規劃等重點,確保各項工作能夠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綠美生態建設行動。在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優化林分、改善林相的基礎上,突出村莊綠化、道路沿線綠化、濱水岸線綠化,抓好群眾身邊的綠美提升。
村容村貌提升行動。統籌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圩鎮秩序管控、環境品質提升等工作,鎮中心區和大部分村(社區)達到美麗圩鎮省級示范樣板建設標準,推動鎮村面貌大幅提升。
城中村改造提升行動。先行推進2個試點項目,下來每年推進1-2個城中村改造,通過“一村一策”“留、改、拆”多種方式結合,攻下城中村改造這個“老大難”問題。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行動。壯大集體優質物業體量,拓寬股權投資型、服務型等集體經濟多元實現形式。
鎮村工業園改造提升行動。以打造現代化產業園為牽引,加快鎮村工業園改造,加大連片產業凈地、高標準廠房和高品質低成本產業空間供給,更好支撐產業升級。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行動。加強耕地整理、低效用地盤活、生態功能修復,加快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低效化等問題。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行動。全面增強村級黨組織功能,推進“多員合一”“多網合一”綜合網格改革,以持續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本外人口融合,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省內對口幫扶協作行動。突出產業共建,開展就業、消費、教育、醫療等多領域幫扶協作,確保省、市下達的各項幫扶任務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