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综合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街鎮 > 中國東莞清溪鎮欄目 > 聚焦清溪 > 熱點專題 > 清溪鎮“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 工作體系 > “1610” 典型引領體系

清百千萬〔2023〕2號-清溪鎮“百千萬工程”典型引領工作體系

來源: 本網 發布時間: 2024-04-22

  清溪鎮“百千萬工程”典型引領工作體系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百千萬工程”部署要求,抓好選樹典型重點任務,參照市“1279”典型引領工作體系,圍繞建設“三個大鎮”戰略目標,結合清溪鎮的功能定位、生態本底、人文底蘊和產業基礎,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和特色亮點,著力構建我鎮“1610”典型引領工作體系,牽引全鎮“百千萬工程”開局起勢、開局見效、走深走實。

一、打造1個融合發展綜合片區

融合發展綜合片區選取青湖片區,努力打造成為莞深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生態科創融合的集中展示區域,積極探索鎮與村、產業與城市、生態與科創融合的新路徑新模式。

莞深融合典型:在規劃引領、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城市品質、公共服務等方面向深圳學習、與深圳對接,形成融深發展優勢,打造融深發展樣板。

產城融合典型:加快青湖灣科創中心、米德蘭“工改M0”、富士工業城“工改工”、力合雙清創新基地二期等一批連片更新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通過改造提升,導入戰新產業,推動產城融合。

城鄉融合典型:青湖片區在提升發展的同時,帶動周邊的青皇、三星、漁樑圍、大利等村城市更新、產業升級、城市配套完善,推動城鄉融合。

生態科創融合典型:充分發揮契爺石濕地公園、山水天地森林公園、廈坭河等生態優勢,以及青湖灣、力合雙清等平臺的作用,促進科研力量加速積聚、科創要素高效配置,推動生態科創融合。

二、選樹6個典型村

綜合考慮發展基礎、特色亮點、片區分布等因素,在全鎮選取6個代表性強的村,打造各具特色的和美鄉村典型,為全鎮各村(社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多元經驗借鑒。

(一)鐵場村:側重農文旅融合發展特色。統籌整合村內山、水、林、田、湖等豐富的生態資源,保護利用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云溪·桃花源、莞香文化森林生態園、時代園林研學旅游基地、耕山小寨等項目的作用,導入文創、民宿、餐飲、科普、展覽等產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推動集體經濟增收和村容村貌提升,打造“山水融合·古韻田園”的美麗鄉村,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二)長山頭村:側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特色。統籌村內農田資源,立足“田園+親子農家樂”項目模式,打造“開心農場”等農家樂活動區。積極參與羅馬、長山頭現代化產業園建設,推動村內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依托石馬河、清溪水綜合整治工程等獨特生態優勢,探索“水岸公園+特色村居”的發展模式,盤活河岸資源,打造沿河桃花園、野餐露營、地攤集市等新業態。通過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產城人深度融合美麗鄉村。

(三)土橋村:側重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特色。鞏固提升“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綠色村莊”“廣東省鄉村治理‘百鎮千村’示范村(社區)”“東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創建成效,總結提升本村在村民自治、法治建設、道德建設、鄉村發展、基層治理、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經驗措施,堅持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發揮村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打造黨建引領的和諧善治美麗幸福鄉村。

(四)大利村:側重產城融合發展特色。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開展整體規劃,優化空間布局,實施一批“工改工”項目,一批文體教育項目,一批綠美生態項目,推動產業發展提檔、人居環境提質、生活質量提升,打造“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產城融合發展典型鄉村。

(五)漁樑圍村:側重產業引領新型集體經濟多元發展特色。大力推進“工改工”、物業統租整合、集體經濟投資等工作,著力在引育新興產業、集體經濟多元投資、村級工業園改造等方面創新發展,打造產業引領新型集體經濟多元發展的典型鄉村。

(六)鐵松村:側重文化資源保育活化特色。以村內國家級非遺項目麒麟制作(彩扎)、省級非遺項目麒麟舞等非遺資源,以及麒麟文化、籃球文化、農耕文化等多種文化元素為依托,深化探索文化資源保育活化利用新路徑新模式,打造文化保育活化利用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典型鄉村。

三、開展10大行動

“百千萬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參考市“1279”典型引領工作體系,結合清溪實際,選準切口統籌開展10大行動。

(一)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開展全民大招商,力爭2023年招引1宗協議投資3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項目,實現內資1億元以上戰略性新興、支柱業協議投資33.66億元;推動產業“立新柱”,集中資源優勢培育600億級光電通訊、300億級玩具嬰童用品、300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打造“產業大鎮”。推動農業產業特色化發展,開展美麗田園建設,爭取2025年成功通過市驗收認定一批2000畝美麗田園示范區;打造“荔枝專業鎮”,連片統籌3000畝高品質荔枝種植示范基地,創建荔枝合作示范社,持續推進荔枝高接換種和低效果園改造,打造優質荔枝品牌;大力發展都市農業,依托荔枝種植示范基地及清溪生態農業產業園的花卉、蔬果、農文旅產業資源,將該園區打造成主導產業特色優勢明顯、規劃布局合理、綠色發展成效突出、帶動農民作用顯著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結合“生態大鎮”“文化大鎮”建設,構建集生態、人文、鄉村、農業、休閑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體系;推動清溪博物圖書館、張松鶴美術館等文化新地標,以及一批文化設施加快投入使用;推動云溪·桃花源、莞香文化生態園、時代園林研學旅游基地、悅溪谷戶外體育營地主題公園、銀瓶山森林樂園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聯合10個適合打造研學(含勞動教育)基地的景區(項目),通過設計編制清溪研學課程、開展研學課程項目招商、培訓研學導師隊伍、完善研學基地配套設施和開展研學小鎮宣傳推廣等措施,打造大灣區研學旅行特色鎮。

(二)鎮村規劃提升行動。完成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全面梳理謀劃全鎮生態、農業、建設等資源,識別連片可用戰略空間,為重點產業建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落地提供空間保障。開展融合發展綜合片區的概念建設規劃,全面摸查融合發展綜合片區內自然、人文、產業、基礎設施等資源,深入梳理交通、環境、配套等問題,謀劃片區總體目標定位,搭建整體空間框架,為片區開發建設提供行動綱領。開展典型村的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對不同類型村莊進行分類引導,有效統籌各類資源布局和項目建設。統籌重點領域的專項規劃與專項行動,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全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高效推進城中村改造,持續提升鎮村人居環境。

(三)綠美生態建設行動。推進大王山綠美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示范帶動全鎮綠美生態建設,積極探索提高綠美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以“詩畫山水·智美清溪”為主題,通過一條示范帶主軸(清溪碧道下游段-聚富路-鹿鳴路-清鳳路)、一條示范帶游環(香山路-埔星東路-東環路-銀瓶路-北環路-清溪碧道上游段)與八大鄉村振興代表節點(石馬畫廊、清溪會客廳、紅橋印跡、麒麟舞動、好客小鎮、銀瓶林韻、智創融灣、禾雀花開),打造清溪鎮鄉村振興“1+1+8”空間格局。推進綠美森林建設,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加強森林資源監管,構建森林步道網絡,提升森林公園品質,實施一批林分優化、森林撫育,建設一批森林步道。推進綠美城鎮建設,鞏固提升“廣東省園林城鎮”創建成效,建設改造一批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推動公園綠色開放共享,提升城鎮綠化管護水平。推進綠美鄉村建設,保護鄉村自然生態,積極創建森林鄉村、綠美古樹鄉村、綠美紅色鄉村;推動鄉村綠化美化,持續開展“五邊”“四旁”綠化,建設一批“四小園”“碧塘”;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老村舊村人居環境提升,全鎮21個村(社區)全部達“美麗宜居村”標準;啟動不少于1條綠美示范村建設,打造綠美城鄉建設樣板。推進綠美水系建設,建設一批高質量綠美碧道,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推進綠美通道建設,提升城鎮道路綠化質量,加快推進“美麗鄉村路”建設。

(四)村容村貌提升行動。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建設一個美麗鄉鎮通道、一條美麗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一處美麗圩鎮客廳、一個干凈整潔農貿市場、一條美麗河道、一個綠美生態小公園,打造“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長長久久”美麗圩鎮。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開展清臟治亂大掃除,打造1條垃圾分類精品示范路線,2023年、2024年、2025年分別按60%以上、80%以上和全覆蓋的進度推動村(社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加強鄉村風貌管控提升,積極推進“廣東省農房建設試點”工作,抓好農房微改造、“赤膊房”改造、綠色農房示范村莊、裝配式農房示范村莊、建筑光伏一體化農房示范村莊、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等系列工作;加強新建農房風貌塑造,對沿街建筑立面進行改造,加強整體風貌管控。深入推進“三線”治理,在目前已完成16個村(社區)整治任務的基礎上,加快完成剩余村的整治工作。持續加強“六亂”整治,全面整治亂扔吐、亂堆放、亂擺賣、亂搭建、亂拉掛、亂貼畫等行為和現象。開展城鄉停車秩序整治,全面整治村(社區)車輛亂停放行為,每個村(社區)打造不少于1條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示范路、1條嚴管街,積極創建停車規劃管理示范村(社區);合理劃定停車場點,精準增加停車設施,根據實際需求增加一批停車位。鞏固農村廁所革命成果,加強老村舊村戶廁改造和公廁建設,到2025年,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實現基本普及,全鎮公共廁所對標升級改造;統籌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加快推進廁所尾水等生活污水與截污管網的有效銜接。推動城鄉道路提檔升級,加快推進“美麗農村路”建設,完善鎮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鄉村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建設,加強鎮村道路交通安全建設。

(五)城中村改造提升行動。開展全鎮城中村底數摸查,確保全覆蓋、無遺漏、精準識別,合理提出拆除新建、綜合整治等改造方向。編制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精準制定“一鎮一方案”“一村(社區)一策”,明確改造目標、改造方式、資金籌集、改造計劃、保障措施等。抓好試點示范工作,扎實推進鵪鶉藪村更新單元、荔橫村綜合整治2個試點項目建設,積極探索符合清溪實際的城中村改造經驗。

(六)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行動。推進集體資源整備盤活,指導、推動村組建立健全土地管理臺賬,全面清查轄區內存量土地資源現狀,做好確權登記和土地房產權證補辦工作,推動閑置宅基地和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推進物業經濟提檔升級,完善集體廠房物業管理臺賬,健全廠房物業交易指導機制,推進物業統租整合,用好城市更新等優惠政策,把集體物業融入全鎮產業發展和城市更新。推進富余資金穩定增盈,引導、支持村組通過鎮村合作、村組合作、村企合作等方式參與市鎮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土地整備開發、物業資產購置等項目,適度舉債回購土地、增持物業,通過委托專業投資機構參與優質擬上市公司股權投資。推進集體資產有效監管,修訂完善《清溪鎮農村(社區)集體資產管理實施細則》,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數字地圖建設,加強對資產交易、合同管理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監督和指導。推進“創先進位消薄”并進,通過“一村一策”精準發力,推動13個經濟薄弱村組加快發展;指導有關村(社區)不斷鞏固優勢,精準多元培育經濟增長點,積極創先進位。推進鎮村組統籌發展,加強研究實施產業導向的整村統籌項目,加大對農村集體的發展統籌力度,幫助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的村(社區)引進優質項目。

(七)鎮村工業園改造提升行動。打造羅馬、長山頭現代化產業園,總面積約4545畝,2023年政府拆除整備250畝,三年內整備2000畝,五年內整備4500畝連片產業空間,整個園區完成改造后,產業用房由230萬平方米提升至800萬平方米,推出一批面向優質企業的高品質、低成本、快供給的產業空間。加快富士工業城“工改工”項目和招商創智新城項目建設,其中富士工業城“工改工”項目統籌土地231畝、釋放產業空間46萬平方米;招商創智新城項目更新單元面積約425畝,改造后總計容建筑面積約72.22萬平方米。

(八)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行動。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推動我鎮在冊的10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高風險1個,中風險1個,低風險8個)全部完成綜合治理。開展耕地保護集聚區耕地恢復,在耕地保護集聚區范圍內全面推進2500畝恢復耕地整備,引導耕地集中連片布局,提高我鎮耕地保護質量,逐步解決耕地碎片化問題,為耕地的連片種植、保護創造有利條件。開展生態修復工作,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要求,推動山林屏障保護、河湖濕地保護、城市生態品質提升、農業空間整治修復等系列生態修復工作。開展建設用地提質,包括舊村莊改造、工改工、低效建設用地整理、存量違法用地整治等工作。

(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行動。健全完善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制度機制,形成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制度體系。創新網格黨組織設置機制,探索在綜合網格設置功能型黨組織,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定期聯動轄區具備黨員身份的專職、專業、兼職網格員。深化綜合網格改革,強化綜治中心樞紐作用,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推動綜治中心與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調解中心、訴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深入融合,建設以綜治中心為樞紐的“1+6+N”基層“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工作體系;完善智網中心與綜治中心銜接機制,強化網格聯合執法機制,推進網格協作監管機制,建立網格督查考核機制。規范基層治理議事決策機制,強化村黨組織對基層治理議事決策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優化細化“四議兩公開”議事決策程序。優化基層治理任務落實機制,加強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小組、組級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暢通基層治理任務落實“最后一公里”,完善在職黨員和黨組織到基層“雙報到”機制,深入開展駐點聯系群眾工作。

(十)省內對口幫扶協作行動。實施組團結對幫扶,由我鎮牽頭2個組團,會同3個市直單位,以2-3個單位組團的方式結對幫扶揭陽揭西的棉湖鎮、坪上鎮2個鎮;由鎮經濟發展局、農林水務局牽頭成立2個組團幫扶工作組,協助2個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精準落實幫扶任務,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水平、鎮村公共基礎設施水平、鎮域公共服務能力、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黨建促鄉村振興水平。

四、組織實施

(一)強化點線面結合。一是在點上,高位統籌推進融合發展綜合片區、典型村建設,每個典型點落實“一個牽頭鎮領導、一個一線指揮部、一個方案、一個規劃、一個項目庫、一張訴求清單”的推進機制。二是在線上,10大行動由相關鎮部門牽頭推進,每個領域要率先打造若干個鎮級典型項目,同時10大行動要作為“標配”在融合發展綜合片區、典型村里面綜合實施、集中展現。三是在面上,全鎮各村(社區)、各有關部門要全面動起來、干起來,打造一批部門和村級的“百千萬工程”典型亮點,形成全鎮上下聯動、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二)強化一線指揮。在融合發展綜合片區、各典型村組建一線指揮部,由鎮領導任總指揮加強調度協調,由屬地村黨組織書記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總指揮,并由相關部門和村按要求配強配優一線指揮部人員力量推進典型引領工作。 

(三)強化要素保障。鎮“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各工作專班、鎮各有關部門要主動對接、支持典型點建設,完善配套政策和支撐措施,統籌做好資金、用地、技術服務等要素資源保障,切實形成典型點建設合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