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您已進入導航區1,本區域含有7個鏈接,按下Tab鍵瀏覽信息
-
2025-06-23 14:06 -
來源: 本網 -
【字體: 大 中 小】 打印 -
分享到:
提示:您已離開導航區1
橋頭鎮位于東莞市東北部,毗鄰惠州市,面積56平方公里,下轄17個村(社區),戶籍人口5.9萬人,常住人口近32萬人,并有廣龍高速(莞番高速)貫穿其中。橋頭先后獲得“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全國文明鎮”“中國環保包裝名鎮”“中國荷花名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生態鄉鎮”等稱號。近年來,橋頭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結合發展實際,大力實施制造強鎮、生態立鎮、文化活鎮、人才興鎮“四大戰略”,全力推進產業項目、平臺空間、美麗城鎮、營商環境、社會民生“五大建設”,奮力推動橋頭高質量發展。202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11.85億元,增長1.6%;規上工業增加值127.6億元,同比下降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6億元,增長2.9%。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橋頭作為東江入莞第一鎮,是東深供水工程的源頭所在地,目前該工程供水量占香港總用水量的80%,2021年東深供水工程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橋頭鐘靈毓秀,人文薈萃,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莫家拳,以及逕聯古村、鄧屋村兩大省級古村落,其中推動國家級非遺項目莫家拳亮相中國進博會,承辦好省武術非遺傳承展演活動,連續兩年榮獲灣區文采會“稻花香里說非遺”十佳典范獎;逕聯古村擁有800多年歷史,曾出過羅中、羅一道、羅龍驤等8名進士,是遠近聞名的“進士村”,也是眾多影視作品的拍攝取景地;鄧屋村被譽為“院士故里,一門五杰”,相繼走出鄧植儀、鄧盛儀、鄧鴻儀、鄧錫銘、鄧錫清等院士名人,建成莞籍“坪石先生”鄧植儀、鄧盛儀陳列館,致力打造“名賢”IP品牌,高品質打造“華南教育歷史研學點”。橋頭擁有深厚的美食文化,有大洲粉葛、橋頭藠頭、風味羊肉等傳統美食。
產業體系日益完善。橋頭鎮工業占GDP的比重約為70%,現已形成以電子信息制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為主導,以環保包裝為特色的產業體系。構建起由約5000家工貿企業、550家規上工業企業、253家高新技術企業、76家專精特新企業、6家“小巨人”企業、2家上市公司組成的先進制造矩陣。深入開展“投資年”行動,2024年新增招引12宗總投資42億元產業項目,獲評全市優秀招商鎮街。積極搶抓“兩新”政策機遇,加快推動產業轉型,推動44%的規上工業企業設置研發機構。著力培育環保包裝特色產業,連續10年舉辦六屆中國環保包裝設計大賽,形成400多家行業企業、171家包裝企業、產值突破200億元的產業集群。聚力優化營商環境,制定鎮政府“一號文”,深入開展“綜合查一次”行動,創新實施入企掃碼、檢查打卡制度,積極為企業減負增效,打造優良營商環境。
城鎮環境不斷改善。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橋頭堅持以頭號力度扎實推進,引導支持田頭角村創建省典型村,打造棠堤湖等32宗項目,實現股東分紅三年平均增長15%。全力抓好“六大專項”行動,對主干道及舊村農房風貌進行升級改造,完成農房“微改造”2293棟,鎮村企三方合作整治15公里主干道線路,種植苗木超5000株、建設綠美小園195個,新建停車場46個,新增停車位超8000個,推動4戶家庭獲評廣東省“美麗庭院”,村(社區)美麗庭院示范帶實現全覆蓋,美麗宜居村達標率100%,順利建成“示范圩鎮”5個、“宜居圩鎮”12個,特色精品示范村1個,特色精品村3個。全力抓好典型亮點培育,結合本地資源稟賦,打造荷花生態文化、名賢故里人文、東深供水文旅、環保包裝產業等四大特色品牌。大力推動改革創新,推動全市首宗“點狀供地”項目摘牌落地,撬動投資1億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完成共建項目超140個,總額超2200萬元。
民生福祉持續提升。橋頭作為廣東省教育強鎮,共有公民辦中小學校13所、幼兒園26所、青少年活動中心1所,近年來相繼完成橋頭中學、中心小學(一期)、第一小學和第五小學的改擴建,新建第二所公辦幼兒園,推動橋頭中學加入市第一中學教育集團,推動東莞市第十一中學建成使用,打造全鎮首個市直屬公辦完全中學。橋頭有各類醫療機構達92家,2022年成功創建成為省健康促進區,2024年橋頭醫院正式獲評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推動社衛中心成功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國家推薦標準,建成全省首個村級AED急救網絡,打造全市首家全年提供午晚餐配送上門服務的長者飯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進人民調解工作品牌建設。2023年石水口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獲評“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石水口村人力資源服務站獲評2023年度“全國工作突出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2024年橋頭鎮獲評省鄉村治理示范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