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開行政區劃_中國東莞橋頭街道欄目頁面,本頁面是由15個視窗區共計15個區域組成,操作幫助請按Alt加問號鍵。
提示:您已進入視窗區1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中國東莞橋頭街道欄目”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提示:您已離開視窗區1
提示:您已進入視窗區4
提示:您已離開視窗區4
年俗
提示:您已進入視窗區6,本區域含有2個鏈接,按下Tab鍵瀏覽信息

  1、蒸元龍:春節前,橋頭人要蒸元龍,也就是年糕,寓意生活年年高。由于蒸元龍的炊籠是圓,所以叫元龍(諧音)。元龍用糖、粉制成,要蒸幾個小時,是各家必備的過年食品,除了用來拜年,還用來扎年,取年年團團圓圓的意思。

  2、送灶:也叫“燒灶疏”、“謝灶”、“送灶”或“祭灶”。每年臘月二十三夜晚,每家都備好貢品:一碗茶,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獵肉,三碗燒酒,有錢的人家預備轎馬,買不起轎馬的也備一把天梯(帶蔗尾的甘蔗),送灶君上天庭。并寫好一張“灶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疏是統一印制的,只要填上戶主和家庭主要成員就可以了。送灶時把灶上的“灶君神位”撕下連同紙錢一起照天燒,然后放鞭炮。送灶后,供品放米缸,叫做“扎翁”,直到年三十,貼上新的灶君神位,把灶君接回一起“吃”年飯。

  3、“賣懶”:年三十晚,橋頭人家的小孩沐浴后相約一起去“賣懶”,一手拿著雞蛋或者芋頭,一手拿一炷香,一邊走,一邊唱“賣懶歌”——賣懶去,等齊來,今晚人人來賣懶,明朝早早拜新年,拜了新年賞大吉,賞了大吉賞銀錢。來到井頭,把香插在井邊,剝開雞蛋或者芋皮,丟在井頭,邊吃邊走回家,雞蛋吃完了,也就象征過去一年的懶惰賣掉了,來年是個勤快能干的好孩子。

  4、貼春聯和門神:門神貼在門板上,如果把門神貼錯了,即把人物方向貼成相對的,那樣不吉利,全家人一年都會不和諧,不團結。貼對聯也有講究,上聯貼右邊,下聯貼左邊,因為橫寫從左到右,豎寫則從右到左。貼對聯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樂譜1234567分別,如聯語最后一個字的音調是34567的,則為上聯,如聯語最后一個字的音調為12的,則為下聯。

  5、倒福與倒伙:把紅紙裁成菱形,用金粉火墨汁在紙上寫上“?!弊只颉凹?可以正貼,也有倒貼。倒貼“?!笔墙琛案5健钡闹C音,得個好意頭。而倒伙是“到伙”的諧音,每逢入住新屋,都要舉行進伙儀式。入伙要貼對聯、門神、安灶君、貼“入伙大吉”的喜慶紅紙。

  6、年飯:橋頭人都很重視這頓大年三十的團圓飯,不管多忙都會趕回來一家人吃團圓飯,表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年飯少不了一尾魚,年魚送年飯,表示“年年有余”的好意頭。

  7、拜年:春節,橋頭的小孩便會跟著父母到外公外婆家拜年,除了探望外公外婆外,還可以得到壓歲錢。

  8、“飲丁酒”:春節期間,橋頭地區有點燈的習俗,誰家生了男孩,來年正月便要開燈,宴請宗親兄弟飲燈酒。開燈前,男孩的父親要買6個丁公,在舊社會,這代表陸續添丁的意思。

  9、游會:每年的正月十五,田頭角都會舉行一次大型的巡游活動,當地的村民稱之為“游會”,是橋頭地區傳統的春節民俗。人們通過游會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以前,游會是農民開耕前的誓師大會,如今它則成了文藝大巡游。聲勢浩大,場面壯觀。一到游會,老大爺們又可以拿出具有傳統色彩的古服出來穿給大家看了。據說在舊社會時,這樣的服裝只有那些有錢的老人家才能穿,而到現在則是孝敬父母的兒女特意為老人們參加游會訂做的。在以前,當年剛嫁入門的新娘也要穿著漂亮的衣服,帶著金銀首飾出來參加游會,讓人看看新娘子的喬裝打扮。

提示:您已離開視窗區6

附件:

中國東莞橋頭街道欄目_中國東莞橋頭街道欄目
提示:您已進入視窗區14,本區域含有4個鏈接,按下Tab鍵瀏覽信息
版權所有: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號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提示:您已離開視窗區14
拼音 簡體
重置
聲音開關
聲音開關
語速
語速
閱讀方式
閱讀方式
配色
配色
配色
放大
縮小
鼠標樣式
十字線
大字幕
說明
更多服務
讀屏專用
退出服務
導航區 ALT+1
視窗區 (15) ALT+2
交互區 ALT+4
列表區 ALT+5
正文區 ALT+6
服務區 ALT+7
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