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里的中國”系列專題講座第三講順利開講
12月15日,“宋詞里的中國”系列講座第三講在南城歷史文化陳列廳開講。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謝有順以“柳永的人生與詞風”為主題,帶領讀者走近柳永,于低吟淺唱間,品味柳詞中的情真意切。 活動吸引了眾多觀眾慕名而來,現場座無虛席?!?/span> 本次講座由中共東莞市南城街道工作委員會、東莞市南城街道辦事處主辦,南城檔案館、南城方志館承辦,旨在“傳承歷史文脈,提升城市品位”,通過名家教授講座與互動形式,讓更多市民群眾走進南城檔案館、南城方志館,以中華詩詞為載體,為東莞文化強市建設助力添彩。 宋代詞壇,涌現出無數優秀詞人,他們創作出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膾炙人口的名篇,讓后人看到宋詞的優美以及詞人對細微情感的表達。講座伊始,謝有順引用了一系列宋詞名句,帶領現場聽眾走進氣象萬千的宋詞世界。 “雖說宋代詞人多若繁星,但對詞發展做出大膽變革的只有三個人,而柳永就是其中的第一人?!敝v座中,謝有順指出,柳永發明了慢詞,不僅使詞的規模發生了顯著變化,還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更甚的是,如果沒有慢詞的出現,可能就沒有后面元曲的發展。 此外,柳永還極大地拓寬了詞的題材。謝有順說,柳永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人家,卻一生仕途坎坷,有著“白衣卿相”之稱。但恰恰因為如此,柳永才會深入民間,流連市井,甘于當一名混跡煙花巷陌的才子詞人,創作出大量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俗詞”。 “柳永的詞就真的很‘俗’嗎?”講座現場,謝有順向現場觀眾拋出了一個問題。在他看來,柳詞雖“俗”,但屬于雅俗共賞。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柳詞非??谡Z化,但這并不是俗,而是代表更易懂,更易傳播,一句“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足見柳詞傳唱度之高;二是柳永對“俗”的把握非常有度,他的詞沒有過于艷俗、庸俗,而是剛剛好。 同時,謝有順還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柳詞的特點。他認為,柳詞主要涵蓋求變、俗趣、真情三個特點。首先,柳永一生求變,他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其次,他追求俗趣,口語俚詞皆可入詞,詞作展現的也大多數北宋繁榮都市生活背后的市井生活;最后,他至情至性,《雨霖鈴》《蝶戀花》《八聲甘州》等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講座的尾聲,謝有順朗誦并深度解讀了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鈴》。他表示,《雨霖鈴》整首詞婉約纏綿,雅而不俗。在柳永細膩的筆下,清晨的寒蟬、傍晚的長亭、停歇的驟雨,都成為了表現離別之情的載體。而“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绷攘葞拙涓枪蠢粘鰳O致的離情之情,引出千古絕唱,成為離別詞的典范。 在與觀眾現場互動的環節,多位觀眾就柳永和宋詞等問題,積極向謝有順提出心中疑惑,謝有順耐心為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現場氣氛非常熱烈。觀眾們紛紛表示,通過講座對柳永的人生和宋詞都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活動非常有意義。 今年“宋詞的中國”系列專題講座共設四場,分別是“‘弱’與‘小’的力量——宋詞的美學”“女性之美與男性的眼光——宋詞的視角”“柳永的人生與詞風”“辛棄疾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辛棄疾的‘世界’”將于2025年1月5日開講,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可關注“東莞南城發布”微信公眾號獲取最新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