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函昰(1609-1686),字麗中,別字天然,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師。出身于番禺望族,博學多才,崇禎六年(1633年)又取得了舉人的身份。崇禎十二年,上京會試不中,回家途中身染疾病,途經江西時,拜謁道獨禪師(空穩),便于廬山歸宗寺削發為僧,時年33歲,得法號函昰,人們尊稱他為天然和尚。 天然和尚云游四海,曾于福州長慶寺、江西廬山歸宗寺、廣東羅浮山華首臺、丹霞山別傳寺、廣州海幢寺諸名剎開壇主講,宣揚民族精神。崇禎十五年(1642年),天然和尚返粵,來到番禺住持海云寺。以天然和尚為核心,以海云寺為基地,以天然“今”字輩的弟子為骨干,佛教洞宗的寺院呈現一片生機。番禺的海云寺、海幢寺、無著庵,東莞的芥庵,羅浮山的華首臺寺,丹霞山的別傳寺,江西廬山的棲賢寺、歸宗寺等,都是清代頗負盛名的寺院。天然和尚所在的海云寺僧人眾多,法眾素質高超;天然和尚俗家子弟中的文化精英,人才濟濟,數不勝數。海云名下的這批詩人,由于境遇大體相同,寫作題材相近,感情與風格相似,有學者稱他們為“海云詩派”;海云一脈的這批僧人和文人中還產生了不少書法造詣頗深的書家,后人稱之為“海云書派?!?/p>
我館收錄其著作有: 《東莞縣志》(崇禎版) 《瞎堂詩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