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檔案方志館網站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 首頁 > 街鎮 > 中國東莞南城街道欄目 > 南城檔案方志館網站 > 檔案服務 > 名人檔案庫
京津民俗 方志名家 張次溪
2017-12-25 09:47           來源: 南城檔案方志館網站 【字體:   打印
分享到:

張次溪(1908~1968),張伯楨長子,名涵銳、仲銳,字次溪,號江裁,別署肇演、燕歸來主人、張大都、張四都,東莞篁村水圍坊人。我國著名的史學家、方志學家,一生有240種著述。已印行的有《李大釗傳》、《白石老人的自述》、《人民首都的天橋》、《清代燕都梨園史料》、《中國史跡風土叢書》等。其著述涉及到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在他已發表之著作和遺稿中,有記社會名流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詹天佑、李大釗、林白水、沈南野、齊白石的,有寫京劇表演藝術家、戲園、戲校、班社等戲曲方面的,又及石玉昆、云里飛及曲藝史等曲藝方面的,有寫商販、廟會等商業方面的,有記街市名物方面的,有寫方言、俗語、諺語、聯語等語言方面的,有記飲食方面的,有寫傳說故事、童話、信仰、禁忌、歲時節令、技藝、工藝的,有以他主編的《辛亥革命歷史資料》等等,為我們研究北京民俗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1957年,他將其父在京所建私宅“張園”十三間半房屋(今北京龍潭植物園內)全部捐獻給國家。臥病時,他還先后為廣東省博物館、北京文物管理局撰寫地方文史著作多種,撰寫了《齊白石自述》和《莞鄉煙水錄》。1968年9月9日,病逝于北京東莞會館。

他一生勤奮,是一位研究北京史和民俗史成績卓著的專家。許多明清史料賴他之手得以流傳于世。

其主要著作有:

《燕京訪古錄》(1934年)

《北京梨園掌故長編》(1934年)

《北京梨園金石文字錄》(1934年)

《越縵堂菊話》(1934年)

《哭庵賞菊詩》(1934年)

《北京歲時志》(1936年)

《北平天橋志》(1936年)

《北平廟宇碑刻目錄》(1936年)

《天橋一覽》(與趙羨漁合編,1936年)

《九青圖泳》(1936年)

《北平梨園竹枝詞薈編》(1936年)

《燕都名伶傳》(1937年)

《燕歸來籍隨筆》(1937年)

《東莞袁督師后裔考》(1938年)

《燕京負販瑣記》(1938年)

《東莞袁督師遺事》(1938年)

《北京崇效寺訓雞圖志》(1939年)

《靈飛集》(1939年)

《北京廟宇征存錄》(1943年)

《北京庚戌橋史考》(1943年)

《人民的首都天橋》(1951年)

《李大釗先生傳》(1951年)

《陶然亭》(1958年)

《清代燕都梨園史料》(1934年)

《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續編》(1937年)

《北平史跡叢書》(1937年)

《京津風土叢書》(1938年)

《燕都風土叢書》(1939年)

《中國史跡風土叢書》(1943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南城檔案方志館網站 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