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3月5日上午在北京開幕。帶著東莞千萬人民的熱情期盼和囑托,呂成蹊、蔣亞軍、吳豐禮、李政、周虹、莫幼坤等六名在莞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大會。
全國人大代表、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呂成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質生產力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民生福祉增進等主題接受東莞日報專訪。
■東莞將大力實施源頭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三項工程,為東莞新質生產力發展裝上“加速器”。圖為東莞一企業智能化生產車間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以更大作為助推“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
廣深高速改擴建現場挖機轟鳴,獅子洋通道東莞段吊塔高聳入云?;浉郯拇鬄硡^交通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場景火熱。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澳門,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大動力。東莞如何進一步把握機遇,縱深參與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呂成蹊表示,東莞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節點城市。近年來,東莞全面加強與廣深重點規劃、重大項目的戰略對接,聯合深惠加快深圳都市圈建設,攜手香港打造全球首個直達機場空側的跨境??章撨\項目,推動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正式招生開學,在參與大灣區建設上取得一系列階段性成果。
呂成蹊表示,當前東莞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發揮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等功能,主動加強區域協同發展,努力在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東莞將全力打造暢聯灣區的綜合交通網絡,加快莞深、?;?、廣深高速改擴建,抓好多條跨市道路的建設和項目前期工作,啟動空港中心長遠計劃建設。呂成蹊表示,東莞將把強化與廣州、深圳的地鐵銜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共同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呂成蹊表示,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核心引擎,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東莞將積極共建深圳都市圈,聯合深惠開展“坪清新”一體化示范區規劃研究。支持塘廈鎮、鳳崗鎮建設融深發展先行區,率先在基礎設施、城市管理、產業配套等方面實現莞深同城化、一體化、協同化。
呂成蹊表示,東莞將強化重大平臺對接協作,以濱海灣新區為主陣地參與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深化松山湖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南沙科學城協同創新、互融互通,支持水鄉與廣州開發區加強產業協同、資源共享。同時,東莞將通過探索莞深高頻政務同事同標、深化與廣深的醫聯體建設、實施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深入推進港澳藥械通等舉措,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更好促進灣區居民的“心聯通”。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發展
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筑牢制造業當家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以制造業立市的東莞,如何搶抓“人工智能+”等機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全市高質量發展步伐?
呂成蹊表示,制造業是東莞的根和魂。東莞連續多年以市政府一號文的形式出臺政策措施,大力推動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今年發布的市政府一號文《關于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也正是緊緊圍繞這個主題。東莞擁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優勢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為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廣闊空間。接下來將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機遇,高水平建設公共智算中心及工業邊端智算網絡,大力推動工業數據標準化建設,加快落地制造業基礎大模型、垂直領域大模型以及AI+先進制造示范應用場景,爭取在發展AI手機、AI服務器、AI可穿戴設備等細分賽道上率先突破。聚焦布局人工智能重大發展平臺,積極爭創國家“人工智能+智能終端”行業應用基地,支持濱海灣打造人工智能新區、松山湖建設人工智能創新高地、水鄉經濟區建設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
同時,東莞將圍繞“8+8+4”產業重點環節所需的核心服務,大力實施市政府二號文,開展生產性服務業“領航行動”,重點培育壯大研發設計、軟件信息、現代物流、科創金融、人力資源等服務業,推動產業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讓服務業與制造業比翼雙飛、相互成就。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呂成蹊表示,東莞將大力實施源頭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三項工程,發展壯大耐心資本,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廣聚天下英才,不斷完善“源頭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為東莞新質生產力發展裝上“加速器”。
關鍵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塑造對外開放新優勢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行全面部署。今年,東莞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方面將重點開展哪些工作,特別是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鞏固提升東莞外資外貿方面有什么具體舉措?
呂成蹊表示,東莞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基因已經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東莞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力抓好各項改革部署落地落實,充分釋放發展內生動力。
在東莞,民營經濟貢獻了六成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七成以上的稅收總額、八成以上的創新成果和勞動就業、九成以上的市場主體,是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主動力、就業創業的主渠道。呂成蹊表示,東莞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系統落實好各項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出臺優化促進民間投資政策,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支持民營企業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呂成蹊表示,東莞將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對各類行政檢查事項進行“減并合”,探索信用分級檢查執法,最大程度減少多頭檢查、重復檢查。把“企莞家”平臺打造成為“一站享政策、一鍵提訴求、一網辦政務、一窗找服務”的線上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企業有難題、就找企莞家”。把企業服務專員打造成為服務全市企業的貼心隊伍,提供保姆式的服務,讓部門多服務、企業少跑腿。
對外開放是東莞的鮮明特色,去年全市進出口增長8.3%,有力支撐經濟穩增長。呂成蹊表示,東莞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做強電子元器件等中間品貿易,大力實施“領頭企業+行業商協會+部門鎮街”的組團拓市場模式,培育壯大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新業態,在外貿產品、市場、業態等多元化上主動求變,實現“引進來”與“走出去”一體化發展。
關鍵詞:民生福祉增進
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千萬人口
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東莞始終堅持民生為大,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呂成蹊表示,東莞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從五湖四海來莞追夢者的付出和拼搏,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千萬人口。
東莞將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打造精準高效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今年計劃完成城鎮新增就業9.3萬人以上,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更加注重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開展“莞薪無憂”專項行動,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支付、早化解。
堅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擴大高質量公辦學位供給。今年計劃動工建設4所普通高中,推行中小學跨學段、跨鎮街統籌調配學位,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3萬個,進一步強化各年齡段學生特別是隨遷子女教育保障,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有書讀、讀好書。
加快建設健康東莞,努力實現病有所醫、醫有所保。重點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推動電子病歷共享調閱、電子處方線上流轉,讓群眾看病“更方便、少跑腿”。建設一批高水平醫院,在全省率先實現社衛中心全部達到國家推薦標準,讓群眾就近“看上病、看好病”。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呂成蹊表示,東莞將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深化平安東莞建設,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年”行動,強化重點領域“一件事”全鏈條安全責任落實,深化重點領域安全“小切口”靶向治理,有效防范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