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歲序開,萬象更新;新的征程,催人奮進。
2025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多次點名東莞,高位部署,寄予厚望;省委全會吹響“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號角,明確要求東莞等經濟大市自我加壓、多干一點。
時隔三年,東莞迎來新的歷史突破:2024年,東莞地區生產總值12282.15億元,同比增長4.6%,邁上新的臺階。經濟增速創下近三年最好成績。
2025年,東莞提出實施“五大戰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東莞將努力實現全年經濟增長5%,爭取“十四五”規劃期末東莞GDP達到1.3萬億元。
自我加壓,勇挑大梁;萬億城市,爭先進位。東莞有信心更有底氣,聚焦高質量發展,以更加厚實的硬實力擔負好經濟大市挑大梁的重任。
向開放要活力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做實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中共東莞市委十五屆九次全會提出:縱深參與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4年,盡管面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東莞外貿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去年,東莞外貿進出口總額13880.4億元,同比增長8.3%。
引進外資喜迎新突破。去年12月,東莞全球招商大會舉辦,同步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美國設置5個境外分會場,面向海內外投資者展示東莞投資環境新風貌、產業發展新變化以及合作共贏新機遇。大會共達成簽約項目506宗,總金額2565億元。
融入灣區取得新進展。去年,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有效幫助企業產品通過香港“直飛全球”,節省物流成本和時間超過30%,2024年完成了168億元進出口貨值。新年伊始,東莞市黨政代表團赴廣州市學習考察,深化穗莞協同融合發展。
把握時與勢,洞察危與機。東莞與港澳臺淵源深厚、聯系密切,在做好大灣區建設大文章、服務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上責無旁貸。
東莞擔當,在于躬身入局,積極參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在于助力港澳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東莞的產業配套優勢與香港的研發優勢、澳門的服務業優勢融合發展。
放眼未來,東莞將向開放要活力。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節點城市之一,“五大戰法”首先指出,要聚焦“一點兩地”全新定位,攜手港澳、支撐全省,加快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引領塑造東莞對外開放新優勢。
(東莞外貿蓬勃發展,圖為東莞港)
一方面,東莞積極融入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既要全面對接廣深都市圈建設,也要全面深化莞港澳合作;既要強化融深發展先行區、灣區交通網、重大平臺等硬實力,也要增進社會人文交流提升軟實力。另一方面,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多措并舉釋放消費活力?!拜肛涊钙贰币^續走出去,外資外企引進來,同時立足8000多萬人口的“本土+灣區”市場,推動“雙循環”發展。
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五外聯動”再發力,東莞搭載大灣區快車,駛向新藍海。
以產業育新機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鞏固提升制造業當家優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共東莞市委十五屆九次全會提出:聚力推進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從確定項目意向到掛網,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還有專人送土地出讓合同上門,東莞這用地服務的速度和質量太到位了?!比ツ?2月30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簽訂了地塊成交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親歷整個辦事過程后,切身感受到“東莞速度”,也感受到東莞市自然資源部門的服務溫度。
(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此次比亞迪拿下的地塊位于東莞市謝崗鎮。地塊項目總占地面積超4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投資不少于30億元,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相關的研發、生產與制造,項目達產后年產值不低于50億元。該項目的成功出讓再次展示東莞速度,為廣大投資者來莞投資注入一針“強心劑”。
以產業育新機。制造業是東莞的立市之本,也是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聚力推進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東莞的另一個關鍵招。當前,東莞正在構建涵蓋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未來產業的“8+8+4”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4年,東莞頻頻見“新”?!叭笫謾C”新品齊發,為東莞產業增速注入新活力。東莞將堅定不移壯大支柱產業、特色產業,讓火車頭跑起來,帶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同時,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教育、科技、人才形成合力,為東莞科技創新帶來堅實的要素支撐。
以改革增動能。東莞素來有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發展之要,也是時代所需。全會部署,要抓好“十大改革”“五項民生微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持續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細落實,充分釋放全社會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東莞將為投資松綁、為鎮村賦能、為干部鼓勁,以一系列舉措深化投融資體制綜合改革,推進國資國企綜合改革,健全促進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機制,放大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通過調動基層產業、資金、人口優勢,為鎮村聚合力。
(東莞市中鎵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驗室)
除了制造業本身,東莞的生產性服務業也在快速崛起。
2023年12月,東莞成立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在市發展改革局設工作專班。2024年,東莞開啟生產性服務業“領航計劃”,重點發力信息技術服務、科技研發服務、金融服務等十大重點領域。如今在東莞市三大片區,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格局初步顯現。
筆者從東莞市政府辦獲悉,2025年東莞將高規格發布市政府“二號文”,出臺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力爭到2027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超過一半,形成10個特色鮮明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培育壯大100家以上有競爭力的領航企業。
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全面深化改革如火如荼,生產性服務業異軍突起,這些發展元素將支撐東莞這列制造業列車,奮力駛向下一個萬億臺階。
為百姓添福祉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共東莞市委十五屆九次全會提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堅決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力確保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有人說,東莞是一座無論你來自何方、何種背景都能生活下去的城市。
(東莞市民在松湖山花海中步行游樂)
東莞的“民生賬本”有三個特色:一是總量大,常住人口超過千萬;二是人口結構倒掛,外來人口占比超過四分之三;三是年輕化,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3歲,是全國最年輕城市之一。如此特殊的人口情況,也對東莞的民生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東莞連續多年位列中國重點城市包容度排行榜第一名,接連入選全國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前十城市,足見東莞深受人民群眾喜愛,是安居樂業的熱土。
為基層添福祉?!鞍倏h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基礎工程、民心工程、長期工程,為確保高水平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東莞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東莞將抓好18個省典型鎮、60個省典型村建設,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4.29萬畝,新增養老床位不少于300張,推動全年新增公辦學位3萬個,市鎮聯動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數據背后,是東莞今年優化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具體目標,也代表著這座城市發展的無窮后勁。
以平安筑和諧。平安,已深刻融入東莞百姓日常、經濟社會發展。去年5月,“平安東莞,一起來!”主題系列活動啟幕,一眾平安好聲音,接連唱響莞邑。東莞始終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堅決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力確保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音樂劇《東莞東》在北京引起廣泛關注)
筑平安穩大局,向平安要發展。東莞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推動法治東莞建設邁上新臺階,夯實莞邑“平安盾牌”,讓人民安居樂業。
幸福這個抽象的詞,在東莞“具象化”,表現在住房、醫療、文化等一件件民生實事之中。
溫暖“安家夢”。東莞的人才安居政策覆蓋了從頂尖人才到新入戶人才的各個層次人才,滿足不同人才的居住需求。東莞還加快保障性住房供應。去年,東莞首批3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力爭早竣工、早配售。一張張住房保障“施工圖”正在繪就一幅幅幸福安居“實景圖”。
健康“有醫靠”。關愛超500萬名產業工人健康這件“關鍵小事”,被東莞放在了心上。昔日要去醫療機構掛號問診,如今在工廠上班就有醫生上門出診。去年9月,東莞在全國首創“健康副廠長”工作模式:全市醫務工作者主動走進企業,為工廠企業職工提供面對面、點對點的健康服務。
民心有歸屬。去年以來,東莞文化強市建設“好戲連臺”。音樂劇《東莞東》先后前往廣州、北京巡演,在全國掀起“東莞熱”?!皩ふ?億分之一”成為東莞最鮮明的文化標簽,激起全國網友的廣泛共鳴。舉重博物館、籃球文化中心、東莞記憶首開區等人文新地標拔地而起,草莓音樂節、東莞馬拉松等活動反響熱烈。文化強市建設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東莞實踐,實現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
初心如磐,民生為大。從一個個關鍵小事,能感受到東莞的溫度,洞見這座城市的光輝未來。
聚焦“人工智能+”搶占產業新賽道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中共東莞市委十五屆九次全會提出:要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
作為世界制造業名城,東莞制造業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潛力。近年來,東莞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躋身全國第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以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落地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
今年,東莞將以市政府“一號文”出臺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扶持措施,積極申報國家“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基地,推進人工智能與東莞制造深度結合,賦能千行百業。
(華為開發者大會連續多年在東莞松山湖舉行)
目前,在推動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垂直大模型深化應用,加快智算中心和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東莞已經提前落子。
去年底,東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下稱“東莞人工智能研究院”)攜手琶洲實驗室與開普云信息科技,共同簽署了省未來制造中心共建意向書,啟動空地一體算力算法聯合研究,賦能東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據介紹,省未來制造中心將服務于“人工智能+制造”戰略,聚焦工業大腦建設和工業過程測量與控制技術的研究,打造面向工業領域集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應用、發展于一體的產學研用聚合平臺。
AI智能體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各行業的重要載體。去年,天賦智源、端品精密、威斯工藝、華視智能與北京智源研究院、東莞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進行AI智能體企業簽約。
“人工智能+”為東莞制造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2024年以來,東莞大力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計劃完成450家智能移動終端企業、60家紡織服裝鞋帽企業和40家食品飲料企業的數字化改造任務。
部分區域先行先試,已經在“人工智能+”方面先行布局。
前不久,2024東莞全球招商大會分會暨濱海灣人工智能創新大會舉辦,圍繞“AI賦能千行百業,合作共創美好未來”這一主題,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在千行百業的創新應用,挖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濱海灣新區將以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為核心,打造萬億級的AI+制造、千億級的AI+未來生活、千億級的AI+城市治理三大產業集群。具體而言,濱海灣新區將規劃1500畝建設“靈犀島”作為AI新區核心區,重點圍繞工業模數空間、AI智能體、算力供給等多個領域加速布局,招引國內外優質的大模型底座和智能體開發平臺,推出N個“AI+”應用場景賦能千行百業。
聚焦人工智能新賽道,闊步新型工業化新征程,東莞制造業未來可期。
攜手大院大所開啟城市新未來
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中共東莞市委十五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加力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完善大院大所與本土科創平臺緊密銜接、深度協同的創新鏈條。
不創新,無以立。多年來,東莞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松山湖科學城成功獲批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躋身“科創國家隊”,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等一批大科學裝置在東莞落地建設,并與東莞本土的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開辟出全新的科創藍海。
(中國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學裝置、重點科研平臺在東莞集聚)
1月10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先進阿秒激光設施項目啟動會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舉行,標志著世界第二個、亞洲首個先進阿秒激光設施正式啟動建設。該設施由中國科學院承擔建設,共布局10條束線和22個應用終端,其中將有6條束線及13個研究終端落地廣東東莞。這也是繼中國散裂中子源之后落地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的又一國家大科學裝置。
該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建設具有阿秒時間分辨能力和高度時空相干性特征的綜合性超快電子動力學研究設施,從而實現對電子運動的跟蹤、測量與操控,深入探索物質狀態的演化規律。阿秒是人類目前能夠掌握的最短時間尺度,阿秒激光則像觀察微觀世界的“超級快門”。2023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頒發給了阿秒激光領域的科學家。依托該裝置,有望為我國在物質科學的前沿基礎研究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提供關鍵技術保障。
大院大所的科創資源在東莞深度下沉,與東莞的產業鏈融合共生,形成“一鎮一品”、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掌握了基于加速器的BNCT核心技術,作為國際前沿的抗癌技術之一,BNCT被譽為治療癌癥的“第五療法”。在東莞科技系統的幫助下,道滘鎮積極參與BNCT產業化工作前期謀劃,推進生物醫藥醫械及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建設。道滘鎮昌平片區產業園建立包括8個項目在內的重點洽談項目儲備庫,引進南方醫科大學、市人民醫院的轉化醫學優質項目,積極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項目落戶。
大朗鎮發揮臨近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大科學裝置和高水平科研機構的區位優勢,以打造東莞首個新材料產業園“松山湖科學城新材料產業園”為抓手,著力建設新材料產業集聚區。
石龍鎮發揮受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強輻射的先天優勢,依托轄區內生物醫藥龍頭企業眾生藥業和兩所三甲醫院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產業,聚焦寵物醫藥藍海賽道重點突破、錯位發展,培育發展寵物經濟產業集群。
這些來自“大院大所”“國之重器”以及各類新型研發機構的優質創新資源,正加速下沉,在東莞大地開花結果。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