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泉社區:“心”級服務在身邊,“靚”了環境留鄉愁
-
提示:您已進入導航區1,本區域含有7個鏈接,按下Tab鍵瀏覽信息
-
2024-01-15 10:06 -
來源: 本網 -
【字體: 大 中 小】 打印 -
分享到:
提示:您已離開導航區1
提示:您已進入視窗區6,本區域含有2個鏈接,按下Tab鍵瀏覽信息
1月7日是星期天,恒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依然正常對外開放,幾個居民正在排隊等候辦理業務。這樣的便民服務,對于很多上班族來說是十分的“友善”。而恰恰是這樣的為民辦實事的舉措,以黨建創新引領基層治理,切實提升共治善治水平。 近年來,恒泉社區強化“大黨委”軸心,突出網格“大支部”核心,發揮黨員“先鋒”作用,構建多元共治工作格局,進一步延伸黨建觸角,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助推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互促互進。 在基層治理中有一個重要力量,那就是黨員志愿者隊伍。解決鄰里糾紛、走訪慰問孤寡老人,這支隊伍把基層治理工作的“神經末梢”向前延伸,進一步激發了基層治理效能,提升了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為更好服務社區居民,將黨員志愿者劃分成不同的服務小分隊,如長者服務隊伍、青少年服務隊伍、殘疾人服務隊伍等,以集中及分散服務相結合,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社區治理提供全方位志愿服務。 不僅如此,居民如果對村內環境、治安、交通等問題存在疑慮,或者發現衛生死角、安全隱患等,還可以及時通過恒泉社區的“線上服務”平臺進行反饋和投訴。吳淦輝介紹,只要有人反映投訴問題,作為網格片區負責人的群主會立即進行回應,并協調相關部門、負責人具體聯系解決,很方便、很高效。 “老板,剩下的錢不用找了,我捐一個奶黃包?!泵慨攤鱽磉@樣的聲音,老板朱汝明都會微微一笑,然后用便箋紙記下來,蓋上“墻上美食”專用章后貼到捐贈欄上,待有需要的人來領取?!皦ι厦朗场笔菣M瀝鎮恒泉社區發起的公益互助項目,消費者通過商家“寄存”愛心,商家從而為低保戶、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免費食物。 在項目的帶動下,不少社區居民養成了買完食物不找零錢的習慣,“隨手公益”成為社區的新風尚。項目開展至今已有9年,先后有七八十家商家參與其中,收到累計金額2萬余元的捐贈。 “愛心早餐”“墻上美食”的出發點就是搭建一個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愛心大舞臺,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互幫互助、愛心傳遞”的良好氛圍。在“獻愛”的同時,也有許多接受愛的人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回饋社會。這一社會良性互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持續散發出感人的溫情和熱度。 人居環境展新顏,留住鄉愁留住美 泥濘的道路變成了水泥路,雜亂的空地變成了健身走廊,馬路的兩旁綠樹成蔭,休閑區里孩子們歡聲笑語。這樣的鄉村美景,是恒泉社區著力提升村容村貌帶來的成果。 住在附近已有20多年的劉阿姨告訴記者,因為住得近,每天她都喜歡到公園使用健身器材,鍛煉身體?!斑@里有很多健身器材,設施都很完善,我們經常來,晚上更是熱鬧,我喜歡來這里跳廣場舞”。 恒泉社區努力在人居環境、公共配套設施等民生工程方面抓“細”做“實”,從細微處著手,使得社區“顏值”和宜居指數不斷攀升,切實以優美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 結合實施“百千萬工程”,恒泉社區力爭完善轄區巷道硬底化,將閑置地整治改建成健身走廊。目前,已在升平西、天橋東兩個地點分別建設了健身廣場,激發居民群眾投身“美麗庭院”建設內生動力,為周邊居民提供一個更加宜居宜業的和美社區。 新埠正街,是許多老橫瀝人揮之不去的鄉愁記憶,被親切地稱為“舊街”。憑借保存良好的民國騎樓風和傳承已久的三六九“趁墟”,可謂見證了橫瀝一段繁華時光。因此,恒泉社區積極探索百年商埠的歷史價值,保護原真建筑風貌及街區肌理,計劃以“改善民生環境、植入新興業態”為前提,規劃盤活百年街區的文化沉淀,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玩樂、消費、生活服務一體的特色街區和橫瀝獨具魅力的文化名片,打造“三街六區九館”主題展示,讓百年老街成為橫瀝鎮新的IP。 為大力發揮陣地功效,活躍基層文化生活,社區依托舊街文化館,將恒泉社區金鈴曲藝社、陶藝室等文體項目匯聚在舊街,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從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邊是熠熠生輝的老街歷史,而另一邊則是活力涌動的社區新貌。網紅茶飲、街舞文化,充滿潮流創意的古思圖運動社區吸引了眾多年輕人……下一步,恒泉社區計劃在舊火車站旁邊的空地上興建一個“鐵路文化休閑區”,充分利用古思圖足球場休閑體育優勢,加快形成人群集聚效應,從而填補社區“夜經濟”空白,形成社區“夜經濟帶”。 在舊與新的碰撞之間,恒泉社區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提示:您已離開視窗區6
外來與戶籍在這里相融、務實與便民在這里放大、歷史文化與現代潮流碰撞……恒泉社區是橫瀝鎮人口密度最高的現代化社區之一,這里有見證橫瀝百余年前商貿繁榮的新埠正街,持續9年至今仍在堅持的“墻上美食”愛心捐贈,真善美正成為筑牢振興社區發展的基石。
乘著“百千萬工程”東風,恒泉社區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持續探索以社區“搭臺”、居民“唱戲”的治理模式,深挖社區文化內涵,做優社區“個性化”服務,積極打造“文化社區、祥和社區、活力社區”,以“心”級服務賦能高質量發展。
黨建引領促發展,共建共治惠民生
“小平臺”聚力量,“愛心墻”情意深
“墻上美食”只不過是恒泉社區持續聚焦困難群眾關心的難點問題的一個縮影。在此帶動下,恒泉社區各種愛心善舉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其中“愛心早餐”可以說是另一種接力。
每隔一周的周三早晨,一早餐店門前都排滿了人,隨著蒸屜里的白霧緩緩升騰,一份份嫩滑爽口的碎肉雞蛋腸粉就出爐了。這些“愛心早餐”派送給環衛工、快遞員、70歲以上老年人等群體。一份早餐溫暖了你我他,這是店主的初心,也是橫瀝“小城大愛”的生動寫照,讓社會群體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提示:您已進入視窗區7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提示:您已離開視窗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