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您已進入導航區1,本區域含有7個鏈接,按下Tab鍵瀏覽信息
-
2023-03-28 16:48 -
來源: 本網 -
【字體: 大 中 小】 打印 -
分享到:
提示:您已離開導航區1
“十年前父親住院,床位太緊張了,剛剛做完手術也只能在病房的走道上加一張小床?,F在住院條件和以前比簡直大變樣,不僅床位有保障,整個病房干凈明亮,患者住起來舒心多了?!睓M瀝市民吳女士由衷感嘆“住院難”問題得到解決。
患病住院,最令人擔心的就是“一床難求”。從“病床位”問題解決過程中反映出的,是群眾對橫瀝增強整體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迫切需求。近年來,橫瀝通過加強醫療資源統籌調度,采取病床位“共享”等方式,提高了醫療資源使用效率,又降低了醫療費用,獲得了患者及家屬頻頻點贊。
民生無小事,醫療衛生服務是關乎群眾的民生大事。橫瀝在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方面狠下功夫,加快建設橫瀝醫院改建工程,啟用橫瀝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大樓,以更大的投入、更有力舉措推動衛生與健康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我媽媽這次生病,入院就安排好了床位?!苯?,帶著母親來橫瀝醫院就醫的楊先生說,母親以前到市區醫院就醫經常遇到床位緊張,而且來回跑也不方便?,F在橫瀝醫院就醫環境好了,病房布置既干凈又溫馨,醫護人員服務很專業,對病人體貼周到,令人十分滿意。
楊先生的就醫體驗正是橫瀝不斷提高診療水平,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患者滿意度的生動注腳。作為橫瀝唯一一所公立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橫瀝醫院承擔著為鎮內近40萬常住人口提供疾病預防、控制、診斷、治療和康復服務的任務。針對“病床位難”問題,橫瀝醫院早已出新招,對病床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全院床位共享。
“過去,醫院床位資源分布在各科室,數量相對固定,但不同疾病發病率存在季節性差異,因此就會出現有的科室床位緊張,有的科室床位空余?!睓M瀝醫院院長葉裕良說,針對不同科室、不同季節床位忙閑不均的實際情況,橫瀝醫院通過床位共享,讓床位“活起來”,不再受科室限制,無論哪個科室有空余病床,都可以拿出來全院“共享”,大大提高了床位資源的利用率。
有效減少了床位資源的浪費,促進了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既提升了群眾就醫體驗和滿意度,又實現全院有限的病床資源盤活共享,進一步緩解部分住院患者較多科室“一床難求”的難題。
另一方面,圍繞如何優化就醫流程,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效率的實際難題,橫瀝醫院從加強內部管理著手,通過優化就診流程,縮短患者等候檢查、等候診療時間,并通過開展微創手術和術后快速康復訓練等措施,減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提高床位的周轉率。葉裕良介紹,大力推廣單病種和臨床路徑管理,通過同質化和精細化的管理使診療活動更規范、合理,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
要想解決床位難題,增加床位數量無疑是最直接的辦法。而按照橫瀝社會經濟發展預測,到2035年服務人口將達到46萬人。按每千人口設置1.8床位,每床位建筑面積116平方米的設置要求,到2035年總床位數要達828床。
除了提高床位的周轉率之外,橫瀝從長遠著手解決“病床位難”,投入約1.5億元實施橫瀝醫院改建工程。主要建設包括新建綜合樓,包括地上5層(局部6層)和地下2層,新建面積26756平方米;改造原有門診樓,拆除醫技樓。
目前,改建工程主體建筑已完工,施工方正進行室內裝修,預計年內投入使用。屆時,可增加病床位160張,總床位數將從420張擴充到580張,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市民看病難的現狀,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綜合醫療服務。
近年來,橫瀝高度重視健康橫瀝建設,加強醫療資源統籌調度,推動社衛中心和站點布局更合理、功能更齊全、基本服務更完善,于2019年投入1300余萬元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大樓,建筑面積從原來的960平方米擴大到4049.3平方米,大幅提升全鎮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市民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到更便捷、優質、全面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煥然一新的就醫環境、明亮溫馨的就診氛圍、布局合理的科室設置……3月1日,橫瀝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大樓正式啟用,一走進大樓,映入眼簾的便是寬敞明亮的門診大廳。放射科、口腔科、慢性病綜合防控區、金牌家庭醫生等功能科室和特色科室集中在同一片區,讓居民能夠走最少的路,實現“一步到位”的就醫。
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衛生健康服務需求,橫瀝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提升醫療設備,新引進了智能血壓測量工作站、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肺功能測定儀、人體成分分析儀等現代化設備;新開展DR檢查、彩超檢查以及甲功五項、腫瘤二項、性激素六項、心肌酶四項、碳14呼氣試驗等檢驗項目。
“新大樓的環境很好,看病也方便。原來不少居民一有病痛就往醫院跑,但現在社區就能做一些檢查項目,老百姓漸漸習慣先到社區看病,或者打來電話先咨詢?!被颊唿S婆婆說。
每年季節交替,黃婆婆都會“攤上”一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過去不管大病小病她都去醫院治療,離家遠不說,還人多排不上隊。近幾年,隨著社區衛生機構建設越來越完善,看小病,她都在社區解決了。
能驗血、霧化、理療,甚至可以拍彩超;不用排隊、少跑腿,看病不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像黃婆婆的患者選擇了基層社區醫療機構看病,這得益于橫瀝加強醫療資源統籌調度,完善分級分類診療體系,提檔升級一批醫療設備,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
橫瀝正以民生實事“小切口”推動衛生健康民生“大發展”,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大力提升家庭醫生“品質醫療”服務,強化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能力,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著力構建“能力強、服務優、環境好、公衛實、醫防融”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
記者:袁健斌、鄧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