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門樓村,位于東坑鎮中心,面積1.23平方公里,距離東坑鎮鎮政府約2.5公里,緊臨鎮內主干道路、東部快線和生態園大道,交通十分便利。新門樓村有股份經濟聯合社1個,有3個經濟合作社,東接塔崗村,南接東坑村,西接井美村,北接鳳大村,且與東坑鎮農業園交接在一起,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新門樓村設黨委,黨委成員8名,村委成員3名,交叉任職3人。村黨委屬下設有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03人。新門樓村有戶籍人口1915人,外來常住人口約2.5萬人。本地居民絕大部分為謝姓,個別盧姓、周姓和劉姓,屬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東坑話。新門樓村以工業發展為主,全村建有連塘工業區、油草嶺工業區、大埔工業區和沙陂工業區,有企業、商場共50多家。
現代名人:謝志光(臨床放射學家,我國放射學科創始人之一,廣州腫瘤醫院第一任院長)。
根據謝玉成編著的《族譜文集》記載,東坑謝姓始祖諱君玄、字崇德、號拱宸,拱宸公在戊申年(1188年孝宗淳熙五年)攜子徙居莞城石崇巷,其孫文可于己卯(1219年)科高中舉出任湖廣漢陽府教諭,于辛巳年(1221年)返莞,歸里定居東莞三都草塘北門坊(新門樓村之北門坊),是定居東坑草塘北門坊第一人,也是東莞東坑謝姓開基始祖,從此開枝散葉。
新門樓村以工業發展為主,以租賃物業收入為主,截至2024年10月,經聯社集體總資產為56071萬元,村經濟收入為1598萬元,負債總額20366萬元。村內配套設施齊備,幼兒園、衛生站、文化廣場和文明實踐站等。
自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新門樓村積極利用市、鎮幫扶村發展政策,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一是借力銀村合作,投資3.5億元,建設新門樓科技產業園(13.9萬平方米廠房、宿舍和地下室,其中銀行借款1.5億元,引進24間廠房,預計年收入增加2000萬元)。二是回購股權及物業。投入近5000萬元,順利回購發展公司、實業公司、東陽公司、新匯實業有限公司等合計5萬平方米物業和股權,預計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近900萬元/年。三是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增收節支。摸清村集體資產資源家底,加強歷史拖欠款和應收款追收力度,收回歷年欠款409萬元。通過多種形式盤活集體經濟,截至2024年10月,經聯社集體總資產為56071萬元,村經濟收入為1598萬元,對比2023年同期增加28.97%,總支出957萬元,對比去年同期減少12.04%,純收入641萬元,同期對比2023年10月純收入151萬元,增加490萬元,增幅324.5%(主要是出租河邊廠房同比增加443萬元)。負債總額20366萬元(主要建設工業區增加銀行貸款),比去年同期增加116.63%,資產負債率36.32%,對比去年同期增加增加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