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示:您已進入導航區1,本區域含有7個鏈接,按下Tab鍵瀏覽信息
-
2023-11-14 來源: 本網【字體: 大 中 小】 打印-
分享到:
提示:您已離開導航區1
第7期
(總第629期)
東莞市供銷合作聯社行政秘書科編 2023年11月10日
【本期目錄】
□市供銷社直供配送子平臺讓“供銷配送”成為放心農產品代名詞………2
□市供銷社以深調研成果轉化為抓手 助力系統高質量發展………………6
□市供銷社為東西部消費協作注入“供銷力量”…………………………11
市供銷社直供配送子平臺讓“供銷配送”成為放心農產品代名詞
為深入貫徹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快發展供銷農產品直供配送,市供銷社屬下石碣供銷社積極與省供銷社合作建設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子平臺,以為民辦實事為宗旨,發揮供銷社流通網絡優勢,加快推動供銷合作社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網建設高質量發展,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一、深化農業生產,發揮供銷社農產品流通優勢
一是通過聯合合作,擴大企業規模。2015年,石碣供銷社作為全省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之一,組建了供益供應鏈農副產品配送中心,以供銷社特色品牌及全國最大的石碣鎮供港蔬菜基地為依托,打造健康、陽光、安全、全程可溯源的“放心菜籃子”供應鏈服務平臺。通過多年的努力,供益配送平臺年配送額已達4000多萬元,服務50多個中小型集體食堂,配送品種有2000多種,服務人數超過50000人,配送范圍延伸至東莞市莞城、東城、松山湖、沙田、企石等鎮街。為貫徹落實《廣東省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打造為農服務生力軍行動計劃》工作部署,石碣供銷社積極參與全省供銷系統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子平臺建設,利用現有的配送服務與省級平臺聯合合作,于2023年4月組建了東莞廣供供銷農產品有限公司。二是增加硬件設施,帶動農戶增收。石碣子平臺成立后,在“產前”關鍵環節上下功夫,加大農業托管服務范圍,通過購置拖拉機、高速插秧機、旋耕機、農業無人飛機、水平整平機、微耕機、水泵、噴灌機等農耕機器,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機服務約1000畝次,切實以服務帶動周邊農戶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對門面、招牌、蔬菜分揀區等硬件進行升級改造,并增設冷凍保鮮設備和冷藏車輛,對配送設施設備進行提質升級。三是規范制度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子平臺成立后,通過抓好制度建設、服務標準建設、農產品供應鏈建設和“粵供優選”品牌建設,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能力,進一步強化供銷社在農產品流通領域優勢。子平臺借助省級平臺NC系統線上下單,對線上操作進行規范化,并同時聯合省、市、鎮資源,成立宣講團加強市內機關單位、學校、企業等聯系,進一步推進放心農產品配送的可持續發展。子平臺運營以來,積極向外輻射擴展,服務單位已達60多個,截至目前已達1150萬元。
二、保障食品安全,從地頭到餐桌守住食材鮮味
一是從生產源頭布局。子平臺立足于“蔬菜名鎮”石碣鎮,尋找無污染土壤環境,通過自建、合營等多種方式建立石碣鎮梁家村、上攏田園多個蔬菜基地,保持蔬菜生長的良好環境,培育食材綠色健康品質。二是嚴格篩選供應商。增設綠農公司等多間供應商,進一步提高優質農產品多樣化。建設“粵供優選”品牌形象,全方位打造食品安全閉環,通過產品編碼,可一步溯源,讓市民吃上放心新鮮菜。三是安全可追溯。石碣子平臺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管理辦法》與鎮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做檢測,對使用激素、農藥等有害物質,是否有交叉污染等問題抽樣檢測,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通過對農產品供應鏈的全程追蹤和記錄,掌握該農產品從生產、加工到運輸、批發、銷售等各環節的狀況,以實現產品來源可追溯、質量可控,讓蔬菜、肉類戴上“身份證”,在市民心中樹立供銷社放心“菜籃子”印象。
三、優化服務功能,讓為民辦實事落在實處
一是強化直供直達,優化配送服務。每日凌晨3點,新鮮食材從各基地和相關采購地出發,送至石碣子平臺大型加工分揀中心,經過分揀和簡單的粗加工工序后,根據配送單進行打包分配。凌晨5時,一輛輛配送車駛出中心,駛向客戶食堂。早上7時前,新鮮的農副產品食材已到達食堂。嚴格的配送要求,規范的配送流程,順暢的各環節銜接,讓客戶充分享受“2小時即時達”帶來的便利。二是結合自身實際,拓寬服務渠道。依托石碣子平臺銷售服務,石碣社還在石碣鎮梁家村、起航廣場、上攏田園開發約520畝田地,實行“統一布局、統一種植、統一管理”,選取約300畝優質稻田作為“供益田園”大米品牌供應種植基地,形成石碣子平臺自有的“供益田園”大米品牌。今年早、晚稻播種面積共計約437.4畝次,全年預計產量約120噸。農忙間隙種植油菜花等觀賞性農作物,年油菜花播種面積約167畝,通過開展春季種油菜花,夏秋種彩色稻,呈現“夏種水稻秋收米 春種油菜花滿天”的醉人美景,每年吸引超過10萬人次市民前往散步、觀賞。
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市供銷社是農民的“貼心人”、鄉村振興的“護航人”,從農產品生產、加工到銷售,構建起“產加銷”的為農服務新格局。接下來,市供銷社將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總體部署,聚焦為農服務主責主業,夯實為農服務基層基礎,搭建為農服務網絡平臺,積極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石碣供銷社、行政秘書科供稿)
市供銷社以深調研成果轉化為抓手
提升資產管理效能 助力系統高質量發展
近期,市供銷社積極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扎實推動調查研究走深走實,著力解決我市供銷社系統綜合改革發展中資產管理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助力供銷社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統籌協調,選準切入口明確調研方向
一是精心部署,確定調研主題。經過深入研究,市社黨組出臺了《市供銷社領導班子成員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確立了8個調研課題,其中,《打造強內控、防風險、促合規“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打造社有資產保值增值“防火墻”和“保障網》和《創新業財融合模式,打造綜合改革新動能,助力供銷社高質量發展》兩個課題涉及財務資產管理領域。從強化監管的高度出發,緊緊圍繞“管理出效益,助力供銷社高質量發展”管理目標,選中“內控、風險、合規”和“業財融合”等切入口,從打造管理體系和培育綜合改革新動能兩個方面構建“雙輪驅動”創新發展格局。二是“一把手”帶隊,發揮引領作用。市社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各分管領導和業務科室具體負責落實,加強了調研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了統籌協調力度,建立了調研的工作機制,保障了調研的穩步推進和實施。多形式引導系統內企業主要負責人強化財務資產管理的風險防范意識,形成系統合力,確保調研取得新成果。由市社分管領導召開系統內34個直屬企業和基層社召開企業“一把手”座談會,全面剖析這些基層社存在的財務風險、發展難題,提高基層社“一把手”對調研課題的重視程度。
二、堅持問題導向,把準方向盤提高調研針對性
從實踐的教訓出發,實現轉被動為主動、轉消極為積極、轉劣勢為優勢的“三個轉變”,集中破解制約系統內企業發展的財務管理、資產處置、資金運行等方面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一是針對巡察反饋問題,尋找源頭癥結。對于巡察所指出的系統內7個單位出現的物業招租不規范問題,充分運用復盤工具找到整改突破點。通過訪談、核對資料等方式,全面還原項目原本面貌,找到應對措施,共完成10個大項13個小項巡察整改任務,以整改促進全系統資產管理進一步走向規范化。二是針對“卡點”問題,集中火力攻堅。對于系統內部分基層社出現的租戶欠租問題,通過訴訟等多種方法收回物業,及時止血,扭轉被動局面,防止租金進一步流失。通過打贏攻堅戰,先后對系統內部分基層社在歷史債務、物業拆賠等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破除企業“急難愁盼”的問題。三是針對業務能力問題,加大培訓力度。常態化運用“內訓”工具,堅持“干中學”“學中干”,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先后組織系統內分管財務的副職領導、財務經理等97人次參加了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東供學院等機構組織招投標管理、財務檔案管理、資產平臺交易等培訓班,聚焦系統內共性業務,通過集中學習保證了對業務知識的及時更新。充分利用業務洽談、調研活動、業務協調、業務對接等機會,引入管理“微課”,內容涵蓋法律法規及制度解讀、辦事流程宣講答疑、風險防控、資金管理、物業評估、風險防范等財務資產管理綜合業務范圍。通過運用碎片化、實時化等方式實行常態化、動態化學習,迅速掌握業務知識,熟悉業務流程,有效杜絕了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工作失誤和業務損失。2023年1月以來,先后會同東莞銀行、中信銀行、東供學院、深圳金蝶、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中職信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召開微課176人次。
三、落實發展理念,找準發力點擴充調研深度
注重頂層設計,從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完善優化工作機制兩個方面發力,構建資產監管“防火墻”和“保障網”。一是以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為抓手,構建財務資產管理的“四梁八柱”。針對落后于形勢、不合時宜的制度,及時進行了更新,堵塞制度漏洞,如物業租賃、社資委工作方案、合作發展基金、招投投標和采購等制度文件。充分借鑒央、國企的做法,打造資產管理、招投標管理、采購管理、資金管理等“環環緊扣、條塊結合”的制度體系。二是以完善優化工作機制為抓手,提升發展活力。完善決策機制,重新調整了社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人員結構。完善審批機制,建立和完善基層社社員代表大會、基層社社有資產管理小組、市社社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市社行政辦公會、市社黨組等五級聯動機制。完善溝通協調反饋機制,形成“業務輔導答疑、預審、審批流程、上會討論、正式批復、備案”的工作閉環。對情況復雜、資金額度大的項目,提前1個月對下一個季度需要審批事項進行征集,避免出現“塞車”“扎堆”現象。2023年1月以來,共召開了6次預審會和政策答疑會,涉及資產、資金等審批事項26個,涉及資金金額7630萬元,涉及物業面積25432.92平方米。三是以防范風險為導向,構建資產監管“防火墻”和“保障網”。為防范資產流失,出臺了《關于做好市社直屬各公司、基層社下屬企業、分支機構經營異常風險排查和整治的工作方案》,印發了《直屬各公司、基層社的全資、控股、參股企業基本情況統計表》和《基層社社有資本投資運營風險防控調查表》等調研表格,全面掌握全系統參股、控股和分支機構等投資項目的運營情況,先后組織16個企業召開4次調研座談會,從財務運營、經營分析角度全面梳理和檢視企業資產流失風險。針對資金風險,先后出臺《關于加強系統內借款管理的補充通知》《關于將履約保證金及一次性收取的租金納入??钯Y金監管范圍的通知》和《關于2023年度全系統資金借款執行新利率的通知》等文件,全面規范系統內企業資金拆借融資、保證金管理等行為。針對資產收益偏低風險,全面摸清全系統空租物業底數,通過修繕、更新維護等方法重新招租,減少空租率。2023年1月以來,系統內空租物業租賃成交56個,新增租金收入120.55萬元,全系統空租率下降24.3%。全面樹立招商意識,加大招商力度,由供銷集團公司牽頭,會同各基層社成立分別成立物業招商工作領導小組,與國企等分享招商信息,交流維護租戶管理經驗做法,在全系統營造良好的招商氛圍。四是以推動管理模式創新為抓手,瞄準制高點提高調研質量。在推動監管管理模式創新方面,創新會計核算模式。發揮供銷集團公司作為綜合改革平臺的作用,制定《會計委派方案》,積極探索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推動管理模式在財務會計領域的創新。目前,會計委派團隊已經通過規范流程到位到崗,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結合財務會計軟件升級使用和更新,對資產管理系統進行數字化賦能。發揮經濟分析“晴雨表”作用,通過全面的財務分析和經營分析,對資金使用效率、風險衡量指數、經營規模效益測算等形成全面分析報告,為市社黨組決策和判斷提供數據依據。(財務審計科供稿)
市供銷社為東西部消費協作注入“供銷力量”
今年以來,東莞市供銷社根據“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部署,按照東莞市委市政府東西部消費協作的工作要求,采用“1+N”工作機制,通過訂單消費模式,打造有供銷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扎實推進東西部消費協作工作,為進一步深化東西部協作、加強農特產品產銷、助力鄉村振興不斷注入“供銷力量”,1-10月,全系統消費協作購銷額達1700.9萬元。
一是完善協作機制強化消費協作成果落地。根據“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部署,以及東莞市和省社2023年東西部消費協作工作計劃,出臺《東莞市供銷社2023年東西部協作和省內消費幫扶工作方案》,強化供銷集團公司牽頭、各基層單位網絡覆蓋的“1+N”工作機制,采用訂單銷售模式,由集團公司根據訂單情況從產品品種、質量、運輸、采購周期以及包裝等各個環節入手,積極與消費協作地區企業開展產銷對接,嚴把質量關,保證引進東莞銷售的農副產品有安全溯源。二是發揮經營網點優勢拓寬幫扶領域。各基層社發揮供銷社經營網點優勢,通過開設專館、專區、專柜“三?!?、加大產品推廣宣傳力度。組織采購簽售會和品鑒會,拉近客戶與產品間距離,直觀感受產品優勢,現場簽訂采購意向協議書。積極走訪機關企事業等團體客戶,設計銷售包方案,全方位滿足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抓住開學、重大節假日時間節點,設立茶類、菌菇等協作地區暢銷專區,激發市民消費欲望。三是多舉措共創共享供銷社品牌。通過“東莞市場+銅仁產品”及“東莞產品+銅仁制造”模式,利用消費協助地區優質農產品,聯合當地企業,打造有供銷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實現品牌共創共享。集團公司與貴州銅仁臘味生產加工企業實地對接,成立貴州莞銅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共創“莞銅臘味”供銷社品牌,采購臘腸90.2萬元,采購臘肉60.5萬元,豬肉采購28噸,帶動當地養殖戶15戶增收,帶動工作崗位60個?;鶎由玑槍︺~仁的優質水源,積極與當地企業合作,先后開發出富曬等支裝飲用水,從單純引進產品邁向深加工及聯合合作,多方位助力東西部消費協作工作。(行政秘書科供稿)
![]() |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