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2023年 工作總結和2024年工作計劃 一、2023年主要工作亮點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東莞市地方志系統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開展主題教育,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各項工作部署,一手抓修志編鑒,一手抓開發利用,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助力文化強省建設,推動東莞市地方志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ㄒ唬?/span>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機關政治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積極爭取市領導重視支持。2023年,市志辦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統一部署認真開展主題教育,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爭取市領導對地方志工作的關心、支持,及時向市分管領導作工作匯報,多項工作獲市領導指示指導及肯定。 ?。ǘ┬拗竟ぷ?。一是《東莞市扶貧志》《東莞市全面小康志》志書編纂工作。5月,東莞市作為全面小康志試點單位在廣東省扶貧志和全面小康志編纂工作啟動會上發言,獲張少康副省長充分肯定東莞市生動展示全面小康的四個樣板的努力。截至目前,“兩志”總纂進度已100%完成,并得到省志辦在全國扶貧志編纂工作推進會上推介肯定。二是名鎮志編修工作。東莞市組織、指導的《石龍鎮志》《長安鎮志》成功入選第七批中國名鎮志叢書,東莞市出版名鎮志數量占第七批中國名鎮志叢書出版數量的八分之二。截至目前,完成《石龍鎮志》《長安鎮志》出版社意見修改。三是鎮村志編修工作。完成望牛墩鎮《杜屋村志》出版發行。推動茶山全域村志編修工作。 ?。ㄈ┠觇b工作。一是東莞市2022卷年鑒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獲市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批示肯定。2023年12月29日,獲中國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通報,《東莞年鑒(2022)》獲評第九屆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鑒類)市級綜合年鑒一等獎,《長安年鑒(2022)》獲評專業年鑒二等獎,《南城年鑒(2022)》獲評專業年鑒三等獎。東莞市9部年鑒在2023年全省年鑒質量評價工作中獲獎,《東莞年鑒2022》獲評市級綜合年鑒一等獎,《長安年鑒2022》《南城年鑒2022》獲評鄉鎮(街道)年鑒一等獎;《松山湖高新區年鑒2022》獲評專業(部門、行業)年鑒二等獎,《大朗年鑒2022》《石碣年鑒2022》獲評鄉鎮(街道)年鑒二等獎;《東坑年鑒2022》《厚街年鑒2022》《寮步年鑒2022》獲評鄉鎮(街道)年鑒三等獎。該項工作獲市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批示肯定。二是率先編纂出版《東莞年鑒(2023)》。2月1日,推動《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東莞年鑒(2023)》編纂計劃與實施意見〉的通知》印發。10月,《東莞年鑒(2023)》率先出版發行。三是順利完成虎門、南城等15個中心鎮街(園區)2022卷年鑒出版發行工作。四是開展年鑒質量評價及年鑒稿評議工作。確定南城、長安、大朗、石碣等市優秀年鑒7部,在專業年鑒中確定松山湖等市優秀年鑒1部。組織召開東莞市2023年鎮街、園區年鑒稿評議工作會,虎門鎮、南城街道分別介紹年鑒編纂經驗做法?!端缮胶咝聟^年鑒(2023)》完成出版發行。五是完成國家、省其他年鑒涉東莞部分供稿。完成《廣東年鑒(2023)》《中國地方志年鑒(2023)》《中國城市年鑒》“東莞市”部分文稿供稿。完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年鑒(2023)》東莞卷初稿撰寫。完成“粵鑒話你知”供稿,《東莞年鑒(2022)》選取88條選題報省,征集鎮街(園區)62條選題報省。報送“志鑒覽粵”供稿1篇,被“方志廣東”公眾號采用。在2022年廣東省“精品年鑒品讀季”活動中工作扎實,活動開展成果紛呈,獲省志辦表揚,報送《年鑒的性質與標題的擬制——從品讀<長沙年鑒2020>談起》獲評為優秀論文。 ?。ㄋ模?/strong>地方史工作。一是做好地方史編研工作。推動《厚街鎮會展業發展史》《東莞沙田疍民口述史》納入廣東省2023年地方史編研計劃,其中《東莞沙田疍民口述史》計劃聯系出版社送出版。二是認真完成粵故事撰寫及報送。報送《兩次東征:周恩來點燃石龍人民革命激情》《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東莞龍舟文化》3篇粵故事至省志辦。三是編輯《東莞史志》,完成印刷發行。四是與東莞市司法局共同推動《法治東莞史錄》工作。五是開展理論研討活動,收集地方志論文3篇。 ?。?/strong>五)數字化工作全面完工。一是地情系統、數字方志館建設3月全面完工。2023年1月,該系統獲評“2022年度東莞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佳優秀案例”。至今,地情系統免費向公眾提供權威地情檢索數據30萬條、《東莞市志》等志鑒精品209部、視頻90余個、照片5000多張,存有志書283部,圖片6.9萬張,視頻91余個,預計每年新增數據2.5萬條。系統建成至今成功多次為黨委政府、專家學者、社會各界提供資政輔治、科學研究等深度服務,并受到省內外方志同行的高度肯定。二是持續打造好《東莞影像志》品牌,高質量完成第五期拍攝、播出,3集被選中在央視新聞客戶端播出。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主題,選取石龍鎮等8個鎮村(社區)拍攝《新時代?東莞影像志》電視片(第五期),在東莞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東莞新聞》等平臺發布,累計播放量超16萬次。其中《東莞市石龍鎮:精致石龍 魅力名鎮》等3集作品被選中在央視新聞客戶端播出,反響熱烈。三是積極參加、認真開展好“講村史 展村史 傳村史”2023年多彩鄉村實踐活動。6月印發活動通知,啟動2023年多彩鄉村實踐活動。組織全市各鎮街開展為期一個月“講村史 展村史 傳村史”專題活動,活動收集視頻29條、簡報11份。組織開展“方志里的東莞”古村落研學活動5個主題、近20場研學實踐活動。累計收集并向省報送作品893件。四是多平臺做好地情選介。利用好、運營好市情網、“方志東莞”微信公眾號、地情系統等平臺,全年開展《莞鑒話你知》系列連載工作,推送《東莞縣志》話節氣視頻,開展志書推介。積極推動地情宣傳省市縣共建活動,配合東莞中國(大朗)國際毛織產品交易會的特色節點,省市縣鎮多平臺同頻宣傳大朗故事,共同助力大朗毛織產業推介,推動高質量發展。 ?。?/strong>六)方志場館工作。一是全力推動市新方志館選址建設。市分管領導多次關心、協調選址工作,市志辦持續與市檔案館、市自然資源局加強溝通,到珠海、佛山等市調研方志館建設,跟進好方志館選址建設工作。二是加強市方志館日常管理。以市方志館為平臺,完善日常管理及讀志用志機制,積極開展贈書等文化交流,全年贈閱發行書籍2846冊,其中贈送各有關單位、鎮街和企業2392冊、鎮街方志館和方志驛站330冊、贈送國家方志館粵港澳分館124冊。三是建成方志驛站3個。建成南城街道中心廣場方志驛站、市金菊福利院方志驛站、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方志驛站。截至目前,東莞市建有市方志館1個、鎮級方志館4個、鎮村史館107個、方志驛站18個,以方志文化激活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四是推動鎮、村志(史)館規范化建設。按照《東莞市村史館建設工作指引(試行)》開展村史館建設指導,推動鎮、村志(史)館規范化建設。 ?。?/strong>七)做好政務服務工作。推進事項精簡化集成化辦理,加強政務服務隊伍建設。及時回復“12345”熱線工單。 二、2024年工作計劃 ?。ㄒ唬└玫匕l揮小康志全省乃至全國試點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高質量推進《東莞市扶貧志》《東莞市全面小康志》編纂。組織完成初審、復審及修改,形成終審稿送審。完成《石龍名鎮志》《長安名鎮志》出版。按國家、省統一部署,推動三輪修志。 ?。ǘ└哔|量完成《東莞年鑒(2024)》等編纂工作。完成《廣東年鑒(2023)》《粵港澳大灣區年鑒》等供稿工作。嚴把質量關,堅持高效高質完成《東莞年鑒(2024)》等編纂出版。做好年鑒稿評議及省年鑒質量評價參評等工作,指導15個中心鎮街(園區)完成2024卷年鑒編纂出版。 ?。ㄈ┤ν苿邮行路街攫^選址建設,深化方志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市新方志館選址建設事項。改革方志文化場館建設思路,打造生動多樣的專題方志文化館。做好市方志館的管理工作,持續推動有條件的鎮村建設方志(史)館和方志驛站,開展村史館規范化建設指導。做好志書發行、資料年報工作及方志驛站建設。 ?。?/strong>四)持續提升數字化工作水平。為群眾提供全面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務,切實提升“三服務”水平,做好資政輔治。利用好東莞市地情信息資源管理系統,進一步推進修志編鑒全流程數字化。 ?。?/strong>五)推動地方史編纂與研究。推動《法治東莞史錄》續編工作。認真開展2024年地方志理論研討活動,積極組織、參與理論研討活動,廣泛發動,鼓勵各鎮街、院校撰寫論文。辦好《東莞史志》等地方史志出版物。高質量做好粵故事供稿工作。 ?。┲Α班l村振興”,促進優質地方志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延伸基層。與東莞廣播電視臺合作,打造好《東莞影像志》品牌,高質量完成2024年第六期6集拍攝、播放。組織、參與2024年多彩鄉村實踐活動,廣泛發動鎮街、院校等力量共同講好東莞故事,留住鄉愁。改革創新地方志傳播平臺,打造東莞市方志大講堂。 ?。?/strong>七)以人民為中心,抓好政務提效。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不斷提升市志辦政務服務效能和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