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南角公園:地方志資源賦能城市更新的高埗實踐
在東莞市高埗鎮高埗村,有一個臨水而建的震南角公園。這個400平方米的小型公共空間,通過精細化改造重新激活歷史地名,成為地方志資源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 (圖為震南角公園現狀) 高埗村始建于元代。據《高埗鎮志》記載:“因此地位于稍潭水與南埔水的交匯之角,故名震南角”。震南角是高埗村最早的名字,《高埗村史》及高埗村《莫氏祖譜》也記載了這個名字,但隨著水系變遷與地名更迭,這個名字已經逐漸湮沒在城市化進程中。 2023年,高埗鎮在推進“百千萬工程”時,注意到高埗村北一處閑置的三角形荒地,因雜草叢生被長期圍擋,便計劃將其改建成為一個口袋公園。地方志工作人員發現這里與稍潭水、南埔水(今中心涌)相臨,生動再現“交匯之角”這一古老的地理坐標,提議“地名復育”方案,將其命名為震南角公園,將古老文化走出史志,走近市民生活,得到大家一致認可。 (圖為震南角公園改造前后) 2023年,震南角公園建成投入使用。公園占地面積400平方米,投資23萬元,植有翠竹、鳳凰木等綠植,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閑,將史志記載轉化為實際景觀,為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保留歷史記憶提供可行范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