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街鎮 / 中國東莞道滘鎮欄目 / 專題專欄 / 政務公開標準目錄 / 食品藥品監管

夏季餐飲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發布日期:2024-07-12 09:13:12 來源:本網
【字體: 打印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食物易腐敗變質,食源性疾病易發、高發。為保障公眾飲食安全,廣大市民和餐飲經營者,這份食品安全提示請收好。

  一、高溫天氣“嗦粉”要注意

  近年來,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頻發,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例如,2020年黑龍江雞東縣一家9口人因食用自制“酸湯子”引發中毒,最終全部不幸離世,罪魁禍首正是米酵菌酸毒素。類似事件還發生河南及我們廣東等地,其中不乏因食用變質涼皮、粉條、黑木耳等常見食物而中毒的案例。這些真實案例經調查,均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污染產生的米酵菌酸引起。


  嗦粉要謹慎.jpg  


  “米酵菌酸”是一種由發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產生的毒素,具有極強的毒性和穩定性。這種毒素無色無味,難以通過肉眼或嗅覺察覺,但一旦攝入,其后果不堪設想。米酵菌酸主要影響肝臟、腦、腎等重要器官,中毒后病情發展迅速,且沒有特效解毒劑,病死率超過50%。米酵菌酸耐熱,高溫不能破壞其毒性,浸泡和清洗也無法去除。目前,米酵菌酸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危害極大。

  高溫潮濕天氣下,涼皮、河粉、腸粉(卷粉)、粿條、米線(米粉)等濕米粉,發酵玉米面、吊漿粑、糍粑等谷類發酵制品,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淀粉等發酵薯類制品及變質鮮銀耳和泡發不當的變質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發中毒。


  久泡.jpg 


  • 如何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1、正規渠道,認真選購

  選購濕米粉等食品時要選擇正規渠道,并認真閱讀產品標簽,留意產品感官性狀和保質期。餐飲單位應做好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工作,確保來源可追溯,質量有保證。

  2、冷藏保存,過期廢棄

  嚴格按照濕米粉標簽標示的貯存條件保存,并在保質期內加工制作和食用,對于過期的濕米粉要堅決予以廢棄處理。

  注意:目前濕米粉生產工藝已經發生了變化,超過保質期的濕米粉感官性狀仍然正常,且不會有發酸發臭等變質性狀,然而這類濕米粉卻可能已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進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后引發中毒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3、注意受潮變質

  加工和食用木耳、銀耳等菌類前應檢查其感官性狀,發現受潮變質的不應加工、食用;泡發木耳、銀耳等菌類時間不宜過長,泡發后應及時加工食用;不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銀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鮮銀耳或鮮木耳。

  4、及時就醫

  懷疑發生米酵菌酸中毒,應第一時間催吐,并及時送醫救治。


食物中毒.jpg


  二、謹慎制作、食用生腌海鮮類食品

  生腌海鮮是將活的海鮮清洗后,加入蔥姜蒜、辣椒、芥末等調味品進行腌制(酒、醋、蒜和芥末等只能調味,殺菌消毒功能有限),腌好后直接生食。因其可能攜帶寄生蟲和致病菌,容易引發寄生蟲感染和食源性疾病。


  海鮮.jpg


  •  制作、食用生食水(海)產品要注意:

  1、部分人群不宜食用

  兒童、孕婦及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不建議食用生腌海鮮。

  2、購買后及時食用

  要從正規渠道購買新鮮的水(海)產品(淡水水產比海洋的寄生蟲、病菌感染風險更大,如果想要生吃,盡量選擇深海魚),并注意貯存條件購買后應及時食用。若有不良氣味或感官性狀異常,切勿加工和食用。

  3、加工時避免污染

  加工制作生食水(海)產品要使用清潔、已消毒的工具,加工制作后及時密閉冷藏保存或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并用保鮮膜分隔。放在食用冰中保存的應在制作后1個小時內食用。

 ?。ú惋媶挝恢剖凵乘ê#┊a品要嚴格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要求在專間由專人加工制作,避免交叉污染。)

  4、檢查制售許可

  消費者在外就餐時應注意查看就(供)餐單位是否取得生食類食品制售許可,避免向食品攤販、小餐飲經營者和其他無生食類制售許可的餐飲單位選訂生食類食品。

  三、食品安全風險提醒

  當下,正值高溫酷暑期與旅游高峰期,食品安全風險疊加。

 ?。缽V大餐飲經營者

  務必強化風險意識,主動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按要求做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嚴把經營許可關、原料管理關、人員健康關、場所環境關、加工制作關、清洗消毒關,按要求落實食品留樣制度,強化醇基燃料管理,防止誤飲中毒,確保飲食安全。

 ?。缽V大市民

  要增強食品安全意識,選購新鮮安全的食材,不要購買未經檢疫檢驗的肉類及其制品、死因不明的禽、畜肉等,不采購或食用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國家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不采食野生蘑菇、野菜野果,不吃腐爛變質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要注意食物貯存條件并盡快食用。食品盛放容器和加工制作工具做到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制作要適量,剩菜剩飯及時冷藏,再次食用前確認無腐敗變質并徹底加熱。外出就餐選擇證照齊全、環境整潔的場所,就餐時應索取并留存消費票據。就餐后如發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時及時就醫,可及時撥打12315進行投訴舉報。


  食品安全.jpg 


  廣大市民和餐飲經營者在強化食品安全的同時

  也別忘了制止餐飲浪費踐行光盤行動哦~


相關文件:

相關文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