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個別地區發生因家庭自行加工食用河豚魚、野生菌類引發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常平鎮食安委、常平鎮市監分局發布食品安全預警如下:
河豚魚,因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易中毒而導致神經麻痹,進而發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癥狀,嚴重者危及生命。目前尚無特效的解毒藥和治療方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養殖河豚應當經具備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后方可銷售,加工企業的河豚應來源于經農業部備案的河豚魚源基地。禁止經營養殖河豚活魚和未經加工的河豚整魚,禁止加工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豚。
為避免食用河豚魚中毒,食品經營單位不得養殖、加工、經營河豚活魚和未經加工的河豚整魚,廣大消費者切記不購買、不自行捕撈和食用野生河豚魚,不購買、不食用未經國家審批的企業加工的河豚整魚。
毒蘑菇又叫毒蕈,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約有100多種,其中含劇毒能對人致死的有10多種,常見毒性強的有褐鱗小傘、肉褐鱗小傘、白毒傘、鱗柄白毒傘、毒傘、殘托斑毒傘、毒粉褶蕈、秋生盔孢傘、包腳黑褶傘、鹿花菌等。由于毒蘑菇與食用菇外形相似,緊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征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毒蘑菇毒性非常強,中毒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誤食后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以及精神亢奮、精神抑制、精神錯亂、幻覺等精神癥狀,嚴重的可出現溶血、肝臟和腎臟損傷等嚴重癥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為預防毒蘑菇中毒,廣大市民不要輕信民間或網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毒蘑菇鑒別方法;不要輕易采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對于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輕易食用;禁止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游等單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確保公眾飲食消費安全。
特別提示:一是留心食物中毒表征,一旦出現惡心、腹痛、腹瀉、發熱等不適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盡快就近就醫,并保留可疑食物;二是及時舉報投訴,如發現違法違規經營食品行為,請及時撥打投訴舉報電話“12345”“12315”。
常平鎮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2022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