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塘村(以下簡稱我村)坐落于東莞東部中心區的常平鎮中心東南約7公里處,與本鎮的白石崗村、橫江廈村、田尾村接壤,并與橋頭鎮的禾坑村、田頭角村毗鄰,我村由于遠離鎮中心區,偏偶一方,全村沒有鎮級以上主干道路貫通,交通不太便利。
一、基本情況
我村總轄區面積為0.92平方公里,現有村民282戶,分為6個村民小組??側藬禐?05人,股東總人數為910人,低保戶:8戶(其中孤寡老人3人),低保邊緣戶:23戶共98人。黃泥塘村“兩委”干部5人,黨員47人,其中本地黨員44人,“兩新”組織黨員3人,共組建“兩新”組織黨支部1個。
由于受地理位置及轄區面積的影響,我村經濟收入基數小,經濟發展明顯滯后于其他經濟社區。我村現有物業面積14973平方米,均已全部出租。全村共有各類工商業企業約70多間。主要以五金制造業為主,分布在工業路、幸福路及工業區等地段。
二、經濟發展情況
我村本年經營總收入226萬元,同比去年減少1.7%,主要是廠房出租、企業協作服務款、土地使用補償款,另外東部工業園投資收益24萬元??傎M用149萬元,同比去年減少4.5%,主要支出方面是固定資產折舊、單位借款利息以及工作人員報酬。其次,本年公益福利支出202萬元,同比去年217萬元,減少6.9%。主要增加方面是:1、環衛經費支出減少6萬元(村環境治理工作),2、教育經費支出減少3萬元,3、醫保社保費用支出增加5萬元(增加支出集體負擔養老保險部分)。本年同比去年經濟發展變化不大,部分剛性支出有所增加。
三、宜居社區建設情況
我村由市鎮扶持興建的宜居社區“美麗幸福村居”試點項目,已于去年12月份完成綜合驗收工作。該項目的建成,效果是顯著的:村容村貌的改善、游客的增加、村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目前,項目生態園內的幾方魚塘及一塊土地已成功招商,正打造特色休閑生態旅游區。以及,作為宜居社區補助及配套項目,鎮幫扶建設工業路及新興路改造升級建設工程,總投資約1500萬元,已完成并成功驗收。
另外,據部分村民及游客反映,仍有部分基礎設施不完善,一些內巷未進行硬底化,存在“臟、亂、差”現象。為更好地實現前期《美麗幸福村居建設行動計劃》的旅游定位,徹底改善村容環境,配合開展創文創衛工作,深度開發旅游項目。因此,我村經走訪整理出需改造的工程項目,總造價約48萬元。我村現申請將上述追加工程納入鎮宜居項目工程,工程正在施工中。
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學習工作,在顯眼地方,如村宣傳欄、生態園、大路邊等位置設立公益廣告牌,自開展行動以來共新增70塊,增加面積達80平方米。此外,還充分利用QQ、微信群等電子渠道進行多方位的宣傳。
2、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力度。自百日行動工作以來,我村共清理衛生死角121處,清理垃圾點98處,拆除違規建筑113處、違規廣告牌92塊、專人每日清理牛皮癬、與各類人員簽約“門前三包”100戶。
五、黃泥塘駐點情況
2017年開展駐點聯系群眾活動以來,駐點團隊在認真做好走訪群眾、定點接待、開展“廣場服務日”、建立臺賬等“規定動作”的同時,開展深化行動,根據駐點團隊成員的特點分工負責關愛孤寡老人、關愛困難家庭、關愛問題青年、加強治安督導、維穩調解、建立戶情檔案、開展“共建共駐”等專項工作,每項專項工作指定專人負責,明確責任到人。截至目前,駐點團隊共走訪村民277戶、外來人員1235人、走訪企業、個體工商戶共119家、慰問困難老黨員、困難家庭19人、專題研究會議2次,收集意見建議2條,為群眾解決問題2件,有效解決了一大批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在聯系服務群眾中贏得了民心,樹立了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良好形象。
我村全體人員將不斷勵精圖治,狠抓機遇,充份利用各項優惠扶持政策,積極協助、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在加快經濟建設的同時,兼顧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調整生產經營模式,向第三產業轉型,全面改變黃泥塘后進村面貌,努力建造一個宜工宜商宜居的黃泥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