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拳
白眉拳是張禮泉以竺姓(一說“竹姓”)僧人所授武功的基本拳理為基礎,融合早期所學的多家拳術創編而成的傳統南拳,距今至少有一百余年歷史。
張禮泉,被武壇譽為“南方五虎將”,幼年時跟隨林石、李蒙及林合(林亞俠)等名師學武;晚清時期,又隨廣州一竺姓僧人學習武藝,深得其真傳。學成后,張禮泉以竺姓僧人所授的拳術、心法為基礎,融合早年所學拳術,創編了三門八卦(三門拳)、四門八卦、鷹爪十字扣拳等套路,取名“白眉拳”。
白眉拳以“穿、摸、鎖、封、鞭”等基本手法,“直、橫、旋、索、掠”等勁力,“浮、沉、吞、吐”四種身形組成套路,形成剛柔并濟、六勁齊發、實用性強的特點及理念。其主要特征為手法嚴密、步高腰活、腳起無影、勁隨氣發、進退迅捷。
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粵港澳地區經濟、文化交流密切,鄭偉儒等一批白眉拳傳承人移居東莞,并在2010年起先后于茶山鎮成立“東莞劉黃村白眉功夫龍獅會”“東莞白眉功夫健身會館”,積極參加白眉拳進社區、進校園活動,推動了白眉拳在當代的發展。
2021年,白眉拳被公布為東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