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羊城晚報》A04版刊發《因為它, 800多歲古村煥新韻》
“我特別喜歡來這里,有時帶著孫子孫女來看看書,有時我自己來跳舞、體驗非遺,覺得生活豐富了很多?!碧峒皷|莞市茶山鎮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民謝秀媚喜笑顏開。
近年來,東莞市茶山鎮大力推進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打造了以忠孝特色文化為品牌的獨立閱讀空間、開展非遺技藝體驗的國學課堂、講述著800多年厚重歷史文化的村史館……而這只是廣東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形成獨具嶺南特色的文明實踐陣地的一個縮影。
“增進了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
青磚砌筑、古韻悠悠,在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南社明清古村落西門外,坐落著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該文明實踐站共5層,內有圖書館、南社村史館、粵劇館、國學課堂、茶山綢衣燈公非遺工坊、舞蹈室、健身室等功能場館,已成為諸多市民游客喜愛的文化“加油站”。
“我經常來村史館參觀學習,感受祖輩們奮勇拼搏的精神?!泵慨斈仙绱宕迕裰x雪怡走進村史館內,她的思緒總會被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帶回過往的歷史中,感受著這座古村落800多年的歷史沿革與生命力。
謝雪怡告訴記者,她是土生土長的南社村人,但在村史館建成之前,她對于村史的了解并不多?!按迨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落成后,讓我知道了祖輩為何會來到這里,又是如何拼搏奮斗,南社古村落是如何一點點形成的。這些讓我增進了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加深了對這片土地的感情?!?/p>
如今,在優秀傳統文化感染熏陶下,謝雪怡也主動加入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作,從一名參觀者變成了講解員,為市民游客講解家鄉的歷史文化。每逢假期,村史館都會面向本村村民及其他市民游客組織研學活動,已成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對于身份的轉變,謝雪怡表示,覺得自己有了更多的責任,她將以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一份貢獻。
茶山綢衣燈公非遺傳承有了特色陣地
調色盤內調好不同顏色、一筆一畫為茶山綢衣燈公上色——這是茶山綢衣燈公非遺研學活動中的一幕。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有國學課堂,定期開展非遺等傳統文化體驗活動,而茶山綢衣燈公非遺體驗就是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活動之一。
“茶山綢衣燈公是東莞市茶山鎮獨具民俗特色的傳統美術工藝品,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2018年被列為廣東省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睆V東省非遺項目茶山綢衣燈公代表性傳承人李翠薇說,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還會招募有興趣的市民系統學習這門非遺技藝。
除了傳承茶山綢衣燈公非遺技藝外,李翠薇還從事古村落研究多年,駐扎南社村已有8年時間,盡管不是本村人,但她被南社村授予了“榮譽村民”的稱號。在李翠薇看來,南社村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成如同一個文化陣地,更好地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感染更多的人。同時,這里還是一個很好的文化交流窗口,推動不同文化交融。她表示,未來,將在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推出更多元化的體驗活動,推動茶山綢衣燈公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并對古村落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為“百千萬工程”增添濃厚文明底色
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滿足市民游客多元文化需求的同時,也為當地“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推進增添了濃厚的文明底色。
南社村依托豐富獨特的文化資源、歷史資源、生態資源、旅游資源等優勢,積極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據統計,2022年,村組兩級實現總資產4.6億元、總收入5155萬元、純收入3851萬元。
在推進古村活化方面,南社村依托交通區位優勢與豐富的古村遺存資源,在做好文物保護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民間資本、聘請專家智庫等方式,先后活化“南社人家”鄉村風情體驗區,恢復百年民俗活動“南社齋醮”等,成功申報“茶山綢衣燈公”“南社九大簋”“南社齋醮”等2個省級、1個市級非遺項目,探索出一條極具茶山特色的古村落保育活化的路子。
在創新公共服務品質方面,南社村以“孝德文化”“祠堂文化”等為核心要素,打造忠孝文化節、開燈文化節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使傳統人文與古村生態相得益彰、融為一體;開發研學課程、非遺大講堂等系列課程,將南社明清古村落景區內的省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等作為主要內容進行傳播,廣泛傳承和推廣當地傳統民俗文化。
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副站長謝俊昌表示,未來,將繼續推動南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建省級示范站,提升南社古村的文化內涵和文化服務品質,擦亮南社古村特色文明名片,以文化賦能助力南社村培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村級典型,為高質量發展和文化強市建設貢獻茶山力量。
廣東實踐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鎮村全覆蓋
像南社村一般,整合地方特色資源而打造的文明實踐陣地,在廣東層出不窮。例如,江門打造了全國首個地市黨委政府大院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文明小屋),把碉樓、僑批、小鳥天堂等僑鄉特色元素嵌入各功能布局之中;肇慶在產業園區盤活閑置公共資源,精準對接產業工人隊伍需求,建設工業園區(廠企)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廣東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截至2023年6月2日,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8018個,縣鎮村三級全覆蓋,推動122個縣(市、區)完善“點單—派單—接單—評單”閉環管理機制,實現文明實踐活動精準化制度化常態化。
今年7月,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還印發了《廣東省推進文明單位結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助力“百千萬工程”行動實施方案》,明確要充分發揮各級文明單位作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大力支持、積極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在南粵大地上處處綻放。下一步,廣東將持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質升級,吸引更多的市民群眾積極投身文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