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南方都市報APP”“南方+APP”“讀特新聞APP”刊發《舉辦專題宣講活動,東莞凝心聚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11月7日下午,東莞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專題宣講在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明清古村落舉行,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武一婷出席活動。
專題宣講活動中,來自東莞市“百千萬工程”九大行動有關部門、典型鎮有關負責同志、典型村黨組織書記,以及“百千萬工程”一線工作的8名宣講員,緊扣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和自身的實際,講述美麗鄉村、城鄉融合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精彩故事,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東莞鎮村生動實踐。
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今年以來,廣東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并將其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全面推進。
9月4日,東莞提出構建“1279”典型引領工作體系,即培育1個綜合示范片區、2個典型鎮、7個典型村,開展9大行動,選樹典型鎮、典型村,以點帶面,抓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抓城鎮提能、抓鄉村振興、抓城鄉融合,加快把短板變為潛力板,推動牽引全市“百千萬工程”開局起勢、開局見效,讓中國式現代化的美麗圖景在東莞可感知、有共鳴。
厚街:積極推進36個重點項目,建設“綜合片區”
培育一個綜合片區,是選取東莞市南城街道、厚街鎮城鄉接合部區域,打造成為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科創制造融合、生態人文融合的集中展示區域,再造一張東莞新名片。
該區域面積約104平方公里,位于中心城區、松山湖、濱海灣三心交會處。綜合片區內,厚街鎮區域面積有72.8平方公里,占比超過70%。
“如果說東莞當前的發展格局是主城區-松山湖-濱海灣新區‘三足鼎立’,今后的發展藍圖還要在此基礎上加上我們的城鄉融合綜合片區,形成‘四位一體’。這個片區由南城、厚街共同建設,通過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科創制造融合、生態人文融合等,再造一張東莞新名片”,在《“厚”植干事創業精氣神 “結”出高質量發展碩果》主題宣講中,東莞厚街“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宣傳組郭云云如是說。
她認為,綜合片區位于中心城區、松山湖、濱海灣三心交會處,發展基礎扎實,生態本底良好,資源場景豐富,是城與鄉、鎮與鎮、生態與農村的過渡地區,對于探索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和特大城市城鄉接合部空間治理難題、推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有著重要示范意義。
“綜合片區集聚了厚街傳統產業、科技創新、連片土地空間、山林水庫田園等資源要素,發展基礎扎實,發展空間和潛力非常大?!彼F場表示,打造城鄉融合綜合片區,厚街是有底氣和信心的!
她介紹,厚街提出打造“1個綜合片區、6個標桿社區、做好7大典型、實施9大行動計劃”的“百千萬工程”引領體系,圍繞打造“環境優美、產業先進、社會和諧”的城鄉融合綜合片區,實施20項工程,推進36個重點項目建設。
此外,厚街還規劃了北部“黃金雙軸”發展區、中央高品質行政文化區、南部會展現代服務區、中部先進制造業生態區、東部文旅健康生態區五大重點發展區域。
郭云云表示,厚街將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努力建設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科創制造融合、生態人文融合的綜合片區,為再造一張東莞新名片貢獻力量。
“典型鎮”長安:全力打造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板
東莞市長安鎮、洪梅鎮被選取作為鎮域經濟“創先”“消薄”典型,其中,2個典型之一的長安鎮打造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板,力爭2024年GDP突破千億,成為全省第三個千億鎮。
在《凝聚新動能,沖刺“千億鎮”》主題演講中,東莞長安黨委委員、鎮“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古穎回顧了長安由傳統農村向工業強鎮的轉型之路。
他認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長安鎮踏準了城鎮化、工業化的歷史節奏,奠定了堅實的工業化基礎,開啟了由傳統農村向工業強鎮的轉型之路。
當前,東莞市長安鎮正圍繞省市的決策部署,構建“一二三五九”長安特色的“百千萬工程”工作格局,全力打造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板,力爭2024年GDP突破千億元。
東莞的鎮域、村組經濟富有活力。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盤活集體資源,優化發展路徑,加強監督管理,推進幫扶共建,為全市高質量發展釋放空間潛能,也為實現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注入強勁動力。
東莞市農業農村局農資辦科長陳碧琳現場表示,將著力推進農村集體壯大優質物業體量,拓寬股權投資型、服務型經濟等集體經濟多元實現形式,并通過“一村一策”,扶持重點幫扶村、無分紅村組發展,推進全市村組協調發展。
典型村:積極培育村組經濟創新發展典型
7個典型村規劃中,根據不同定位,東莞市中堂鎮潢涌村側重綜合發展、鳳崗鎮雁田村側重產業引領、萬江街道滘聯社區側重水鄉風韻、茶山鎮南社村側重古村保育活化。
活動現場,鳳崗鎮雁田村、萬江街道滘聯社區、中堂鎮潢涌村、茶山鎮南社村等四個典型村代表分別做了主題演講。
《奮力沖刺百億賽道,爭當全市產業引領“頭雁”》主題演講中,東莞鳳崗作家協會主席、雁田村鄧氏紀念館副館長周光明稱,近年來,雁田村著力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把握深惠城際鳳崗站、省人工智能特色小鎮落戶的重大機遇,臨深區位有效轉為融深優勢。
2023年,雁田力爭率先成為全市首個總資產百億元村,突出產業引領特色、集中資源培育產業新支柱,著力在引育新興產業、集體經濟多元投資、村級工業園改造等方面培育集體經濟創新發展典型。
當天,東莞萬江滘聯社區黨委副書記、宣傳委員葉華柱也分享滘聯的蝶變新生。在萬江街道滘聯社區,通過引進龍舟俱樂部、有龍營地等一批文體項目,激活了當地龍舟文化的發展。通過三年的打造,滘聯社區已初步建立龍舟產業鏈,涵蓋龍舟制作、龍舟培訓、龍舟主題餐飲、龍舟文創店等一系列產業,現已成為滘聯社區的重要產業之一。
東莞中堂融媒體新聞采訪負責人王寧則是通過《扎根一線,見證高質量發展》解碼“潢涌高質量發展密碼”。他介紹,近年來,中堂鎮潢涌村通過實施“優化提升工業型經濟、做大做強物業型經濟、做精做優投資型經濟、探索發展服務型經濟”四輪驅動發展戰略,探索多類型投資方式,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取得明顯成效。當前,潢涌村正在搶抓“百千萬工程”機遇,努力將新一輪政策紅利轉化為全村發展紅利,力爭在2025年成為總資產百億元村。
南社古村:擦亮南社特色文旅名片 讓古村煥新機
專題宣講中,南社古村“點擊率”最高,被兩位主講人納入專題中。
作為嶺南地區保存最好的明清古村落建筑群之一,南社村作為“1279”典型引領工作體系的7個典型村之一,將被全力打造為歷史人文、自然生態、明清建筑風貌相結合的“古村保護活化”典型村,“莞邑古村·嶺南遺風”文旅融合發展典型村、“民生幸?!钡湫痛?。
為此,東莞還組建了由武一婷任指揮長,市、鎮、村領導干部共同組成的一線指揮部,計劃引入高水平開發團隊運營謀劃,探索古村保護活化新路徑,持續擦亮南社特色名片,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南社實踐。
東莞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副主任、南社村一線指揮辦副主任、市住建局副局長詹向輝做了《保育活化“典型村”,千年南社新圖景》主題演講。他認為南社村是最能代表東莞傳統村落、東莞農耕文明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他用“三高”還原了“典型村”活化“密碼”,即在保護的基礎上,加快實施傳統文化活態體驗項目打造高質量活態體驗空間;以“文化+”“旅游+”為抓手,將鄉村自然景觀、古村落、民宿客棧、特色美食、紅色文化等串珠成鏈,努力將南社打造成為集感知莞邑歷史、學習國粹文化、體驗地道民俗、享受休閑生活等于一體的東莞高顏值歷史文化空間;完善南社產業配套體系、豐富南社產業業態等提高古村的經濟活力和競爭力,打造高品質生產生活空間。
目前,南社村正通過積極探索“非遺+文旅”的發展路徑,活化了“南社人家”鄉村風情體驗區,恢復了百年民俗活動“南社齋醮”等文旅項目,開發了“南社人家”“隱香古苑”民宿片區,探索古村保育活化新路徑,持續擦亮南社特色文旅名片。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記得住鄉愁,就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中華文化基因?!睎|莞圖書館茶山分館館長李培軍,主編《南社村志》《南社印記·小樓深巷》《南社印記·楹聯》等南社相關系列書籍,對南社村情有獨鐘。
現場專題演講中,他指出,大美南社不僅是嶺南古村落的經典代表之一,而且是中國古村落文化復興的縮影。他認為,南社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最重要的是文化尋根,尋的是其高質量發展的源頭和根基?!把永m歷史文脈,南社乘‘百千萬工程’的春風,全力打造‘莞邑古村·嶺南遺風’文旅融合發展典型村,立志讓南社這一嶺南瑰寶重新在南粵大地綻放新時代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