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國小康網”刊發《東莞茶山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宣傳展示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文物及非遺的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東莞市茶山鎮組織開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宣傳展示活動,通過非遺集市、手工制作體驗、展覽展示等,讓市民群眾近距離認識茶山各類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感受非遺獨特魅力。
游古村、賞非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10日)當天,非遺生活節“我家集市”茶山鎮分會場活動在南社明清古村落西門廣場開展。茶山公仔、茶山綢衣燈公、巢礎制作技藝、莞府臘腸等本土優秀非遺項目現場擺攤展銷,還有南社古村為食巷商戶等帶來了松糕、粽子、百歲茶等傳統食品飲品,讓來往群眾、游客可以認識茶山非遺項目,品嘗傳統美食。
現場,非遺傳承人向來往群眾介紹非遺制作技藝,讓他們了解非遺的故事和文化。來南社明清古村落游玩的劉女士表示,帶著孩子一起來近距離觀看非遺產品,了解非遺文化,希望能加深孩子對東莞本土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興趣愛好。
當天下午,華美月餅夢工廠迎來一批親子家庭。茶山鎮文化服務中心聯合華美非遺工作站邀請15組親子家庭前往夢工廠,邊參觀、邊學習里面展示的茶山各類非遺項目。
茶山鎮文化底蘊深厚,非遺資源豐富,涵蓋了民俗、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體育等多個種類,非遺項目數量多、級別高,位居全市前列。目前,該鎮共有各級非遺項目10個,包括國家級非遺項目“茶園游會”,以及茶山公仔、茶山綢衣燈公、南社九大簋、廣式月餅制作技藝等4個省級非遺項目,南社齋醮、茶園松糕制作技藝、白眉拳、茶山臘腸制作技藝、巢礎制作技藝等5個市級非遺項目;共有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9名。
近年來,茶山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打造“非遺+”工作模式,通過“非遺+制度”“非遺+活動”“非遺+旅游”“非遺+課堂”“非遺+基地”等角度大膽探索,全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