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茶山舉辦《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宣講會,做好《條例》的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增強社會各界對非遺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共同守護文化瑰寶。
本次宣講會由鎮宣教文體旅游辦、鎮人大辦聯合舉辦。宣傳講會上,茶山鎮宣教文體旅游辦黨支部委員李培軍圍繞《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的立法背景與目的,以及重要條款等方面作了解讀。據了解,該《條例》是我市自2015年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首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也是全省首部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綜合性法規,該《條例》將于2024年12月1日起實施。
《條例》提出,要創新建立鎮(街)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制度和非遺代表性項目異地傳承制度、建立非遺特色街區,發展非遺旅游,以及將非遺融入素質教育納入條例,將非遺代表性項目列為中小學校特色教育內容等,旨在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展非遺,促進非遺資源可持續發展,促進東莞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揮非遺經濟效能。
據悉,茶山擁有十項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包括國家級非遺茶園游會,省級非遺茶山公仔、茶山綢衣燈公、南社九大簋、廣式月餅制作技藝,市級非遺南社齋醮、茶山臘腸制作技藝、茶園松糕制作技藝、巢礎制作技藝、白眉拳等。下來,茶山將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推進“我是非遺小傳人”非遺系列活動全面升級,豐富非遺課堂點單服務,力爭實現鎮內中小學全覆蓋。加快非遺產業化發展,積極推動“非遺+特色產業”,提升傳統工藝技術。結合茶山食品名鎮特色將茶園松糕、南社九大簋等“非遺”項目規?;?、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