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冠疫情與俄烏沖突嚴重沖擊供應鏈,導致重大經濟損失。供應鏈對歐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疫情后經濟復蘇勢必要解決供應鏈問題。新經濟秩序正在形成,需要重塑強韌供應鏈,應對未來挑戰。
新冠疫情與俄烏沖突的雙重危機之下,歐洲或面臨嚴重經濟沖擊,盡管專家一致認為,沖突不會導致歐洲年內出現衰退,但實質性的增長減速不可避免。
疫情期間,供應鏈中斷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俄烏沖突暴發之前的預計是2022年到2023年初,特定商品的流通會一定程度上恢復正常。
俄烏沖突暴發之后,疫情導致的增長放緩進一步加劇,歐洲主要經濟體202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達1127.5億歐元,且通貨膨脹率不斷攀升。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數據顯示,如果俄烏沖突持續下去,可能進而導致歐洲主要經濟體2022年GDP損失3180億歐元,2023年損失6020億歐元。
供應鏈對歐洲經濟增長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以汽車產業為例,汽車產業占歐盟GDP的8%以上,其80%的增長依賴外部市場,解決供應鏈問題對產業以及各國經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隨著需求的回升和預防性囤積行為的出現,供應鏈不堪重負,供應瓶頸阻礙了產業復蘇。在德國,芯片短缺導致2022年初汽車產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2%。此外,運輸瓶頸加劇了原材料短缺,生產成本急劇上升。例如,與2020年6月相比,集裝箱運價的增長依然維持在10倍左右。除材料短缺、物流癱瘓以外,制造業、建筑業以及物流業普遍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所帶來的挑戰,將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歐洲的重型貨車(HGV)司機缺口已達42.5萬人,產業現狀令人擔憂。俄烏沖突加劇了這三方面的挑戰,對各國經濟造成沖擊,導致能源價格上漲,公用事業建設、貨運、化工等能源密集型產業均受到影響。一方面,各產業面臨制造電動汽車和飛機所需金屬原材料以及化學品、化肥等俄羅斯非能源產品進口中斷,另一方面,歐洲需要從烏克蘭進口谷物、動植物產品、油料種子、鐵礦石以及制造芯片所需的氖氣。供應鏈持續中斷的影響面甚大,在問題得到解決之前,各行業會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此次危機的特點在于俄烏沖突存在不確定性,對企業的影響不可預測。為幫助企業做好應對,本文比較了俄烏沖突前后的形勢,模擬了三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體現不同的GDP和消費價格指數(CPI)。最好的情況是沖突影響得到控制,對俄制裁不再升級乃至減輕,供應鏈中斷得到緩解。然而遺憾的是,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如果影響得到控制,商品價格將恢復至沖突暴發前水平,目前已經觸底的市場信心將得到提振,投資和消費都將回暖。

第二種情況是根據現狀的基本預測,假設影響持續不斷,關鍵商品的供應鏈2022年全年波動。就業機會將持續增加,到2023年,英國和德國的就業率將增加1%,法國將增加0.5%。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國家會對俄羅斯實施石油和天然氣禁運,供應震蕩將持續拉高商品價格。消費者將削減非必需品支出,企業將采取效率優先的策略。俄烏沖突持續至2023年是最糟糕的情況,這意味著影響延續的時間將更長。沖突暴發前,歐洲對2022年GDP增長率的預測為2.8%,這一數字將降至最低點1.1%,而2023年增長停滯形勢將更為嚴峻。通貨膨脹率或將升至7.8%,后于2023年回落。將出現更大規模的石油和天然氣禁運,導致結構性供應中斷,商品價格2023年前持續高位震蕩。而持續的價格上漲將抑制消費,打擊市場信心,導致增長減速。不同情況下,解決供應鏈問題所需的時間和其他成本將有所不同。最差的情況下,可能需要付出長達24個月、高達9200億歐元的代價。供應鏈是歐洲經濟增長的動力,但目前的運營模式并不具備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未來供應鏈中斷可能更為頻繁、持續時間更長,俄烏沖突將產生重大影響。無論其嚴重程度如何,都需要圍繞供應安全、能源轉型和勞動力市場從根本上重塑供應鏈,提升供應鏈韌性,以應對新的經濟形勢。供應鏈整體韌性需要結合控制塔,擴展到二級和三級供應商,實現實時和端到端可見。數據分析可加速決策使企業更具競爭力。在這方面,領先企業已開始打造數字化供應鏈,測試市場反應。為應對未知風險,企業必須確保供應來源多樣化,規劃替代的貨運路線,提高分銷中心靈活性,建立庫存,從“適時生產”轉向“預備生產”。變革不可能沒有代價,但在緊要關頭,這種“保險措施”自有其用。重塑供應鏈是模式轉變提出的要求。過去,供應鏈的主要目的是優化成本?,F如今,供應鏈必須更具韌性、更靈活,才能應對日益增加的供應不確定性。未來,供應鏈將在促進增長中發揮關鍵作用。為抓住增長機遇,面向未來的供應鏈必須因地制宜,圍繞客戶打造定制體驗。從集中的、線性的供應模式轉向使用按需生產的分散網絡,甚至在生產設施附近設置銷售點,有助于企業提高訂單響應能力,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供應鏈還必須支持可持續發展。通過實際行動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比如鼓勵合作伙伴將可持續發展概念貫穿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為此,企業要足夠透明,與所有利益相關方建立互信。投資數字孿生及分析、控制塔算法、云技術等先進技術是打造強韌、因地制宜、可持續供應鏈的一大關鍵。其中,云技術可以以一種經濟、靈活和可持續的方式提供龐大的計算能力。在通脹泛濫、區域化加劇、能源轉型和人才市場緊張的情況下,新的經濟秩序正在形成,重塑供應鏈勢在必行。聲明:轉載時請備注來源:走出去服務港(id:SH_GO_Global),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可轉載。文中涉及的觀點不代表編者及發布者的立場。
【資料來源】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海外安保信息技術(北京安庫)經貿摩擦預警中心、長三角中小企業海外風險預警中心、ICOVER全球安全投資研究信息數據庫、安庫風險信息公司